抗战时期,在新袁镇三岔村曾经有过一场著名的“三岔口战役”,三百多个年轻的生命在这场战役中逝去。4月1日,新袁镇组织退役军人和中学生“大手牵小手”,重走“长征路”,缅怀英烈、传承红色“薪火”。
当天早上九点半,天空还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新袁镇三岔村,四十名退役军人和五十多名中学生,有序地排队,准备开启踏上一段“新长征”。穿过居民区、踏上黄河故道、行走在田野之间,红色的旗帜在风中飘扬,整齐的步伐声响彻大地。在行走的过程中,孩子们无不雄赳赳,气昂昂,一边战胜疲惫、战胜寒冷,一边听着退役军人讲红色故事、讲党的光辉历史。从新袁镇三岔村部徒步至终点三岔战役纪念馆,总共3公里,一路下来,孩子们感触很多。
新袁中学学生谷曼丽: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时代,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份和平是先烈们用命拼出来的,在行走中听先烈们的故事,我们很受启发,从他们的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好好学习,将来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
到达三岔战役纪念馆时,近一百人排成整齐的队伍,在三岔口战役烈士纪念碑前默哀一分钟。三百多名无名而又年轻的英烈静静地“沉睡”在大地之下。三岔口战役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也鼓舞了军民的抗日斗志,为巩固和发展淮泗抗日根据地起到了关键作用。随后,退役军人和孩子们又走进了三岔战役纪念馆,从一个个老物件、一张张老照片中感受那场战役的“火与血”,接受一场精神的洗礼。今年71岁的王兆贵,当过12年的基建工程兵,对于同样身着戎装的先烈们,他心中无限尊敬,一辈子把他们当作榜样。
退役军人王兆贵:我小时候一直是听着三岔口战役烈士们的英雄事迹长大的。长大后,我就向烈士们学习,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我国国防建设做出自己应该做的贡献。
生在幸福国,长在红旗下,新时代的孩子们从未经历过硝烟弥漫,但曾经的战斗、先烈的事迹、动人的党史故事,给予了他们不断奋进的力量。
新袁中学学生卜春芹:现在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先烈们用热血,造就了我们现在的幸福,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成为星星之火,微小而有力量,并一直把红色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
据了解,此次活动倡议一经发出,就得到了乡镇各方人员的积极响应,报名人数近三百人,因疫情防控的需要,选择了一百名退役军人和学生作为代表参与到活动中。
新袁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赵杨:没有一份幸福来得轻而易举,我们通过这次祭奠英烈的活动,一方面是想把红色故事,红色资源的影响力给扩大,另外一方面,也想让大家以先烈为榜样,大手与小手的接替,让红色基因已传承,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孙亚丽张大成 编辑/徐徐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