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高渡镇吴勒村村民王纯华像往常一样来到村口的温室大棚。查看温度、湿度,给火龙果、百香果除草、梳枝……经过大半年的培训,这些活他已经驾轻就熟。
“这果子甜,好看也好吃!”王纯华至今也忘不了三个月前头一回尝到火龙果的滋味,那是吴勒村南果生态产业园结出的第一批火龙果。
吴勒村南果生态产业园种植的火龙果
在此之前,不要说吃,王纯华看都没看过火龙果长啥样。因为,传统的火龙果产区为远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南方。如今,靠着科技精准扶贫和农业特色产业富民工程,泗阳这个苏北小县不仅结出了火龙果,还让王纯华这样的贫困户翻身脱贫。
聚集产业富民,贫困村也能“造血”
“道路崎岖不平、环境脏乱差、产业基础薄弱”,这是江苏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队员、泗阳县高渡镇吴勒村第一书记石朝光对村子的第一印象。来到吴勒村的第一天,他的心就沉了下来。
年,以江苏省科技厅为队长单位的“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来到泗阳县,他们面对的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缜密调研后,工作队确定实施精准帮扶“”行动计划,即围绕“一个中心”,就是按照“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和省定脱贫标准,确保26个帮扶村如期脱贫;突出“三个重点”,就是突出成子湖和涟沭结合部重点片区扶贫开发、重点产业发展和重点项目建设;实施“五大工程”,就是实施农业特色产业富民工程、“家门口”就业工程、科技扶智工程、民生惠民工程和党建强村工程。
产业扶贫是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进驻泗阳不久,工作队就提出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变传统的“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不断做强村集体富民产业,构建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临河镇引进的新能源企业,将秸秆等加工成为生物燃料颗粒
一年来,泗阳县共组织实施产业精准帮扶项目58项,涌现出高渡镇吴勒村“一稻三虾”综合种养、王集镇徐渡村“1+1”果蔬帮扶产业园、来安街道胡集村无纺布制袋生产、裴圩镇大众村和营顶村特色蔬菜产业基地、临河镇杨工村和冯庄村的生物燃料颗粒生产等一批示范带动能力强、增收效果明显的产业项目。
千亩稻虾、千亩蔬菜、千亩林果、点亮乡村、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产业和民生项目正在泗阳县稳步推进。去年,该县2.62万低收入人口精准脱贫、14个省定经济薄弱村成功“摘帽”。
引院士找专家,果甜虾鲜全靠科技
石朝光进驻吴勒村不久,就决定充分利用濒临成子湖水资源丰富和耕地资源充足的优势,在村内规划建设“一稻三虾”生态种养示范产业园和“南果北种”生态产业园。
但项目建设之初,质疑的声音就不绝于耳:哪种小龙虾效益高,南方的水果能不能成活,争取的上级资金能干多少事……尽管万事开头难,但石朝光坚信依靠科技支撑,一定能让特色农业项目获得成功。
为了科学养虾,他邀请了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张洪程在内的多位专家到吴勒村传经送宝;为了提高南果种植效益,他又带领村干部到中科院南京植物研究所参观学习,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多次到南果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如今,亩的稻虾共生示范基地已经建成投产,“今年第一茬龙虾在7月份已经售罄,在出虾旺季,我们田头的龙虾售价在15到40元不等,今年养殖的龙虾以6钱以上的中大虾为主,占到7成以上,行情很火爆,每天最多能售出斤龙虾,粗略估计第一茬龙虾的每亩产值就在元以上。”基地负责人潘其锋笑呵呵地说道。
吴勒村南果生态产业园种植的百香果
与此同时,“南果北种”生态产业园项目也在顺利推进,园区高标准建成了1座现代化玻璃阳光大棚和12座温室大棚。
记者跟随园区负责人陶然走进大棚,一列列管道阶梯式排开,无土栽培的“红颜草莓”浸润在营养液中,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挂在藤蔓上的百香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11月初即将迎来成熟期;一株株形态似仙人掌的火龙果树有序排列,枝条上已然挂起了不少色泽鲜艳的果实……
在此打工的王纯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月收入能达到多元,再加上土地流转每年每亩有元,他开心地说道:“过去因为儿子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孙子上大学的钱都是向亲戚邻居借的。如今有了稳定收入,日子过得好,手里还有零花钱了。”
一年来,省委驻泗阳县帮扶工作队组织科技专家41批人次赴泗阳指导产业项目实施。吴勒村“一稻三虾”项目,带动低收入人口人就业,村集体年增收18万元;“1+1”果蔬帮扶产业园项目,引进省农科院新优科技成果,带动徐渡村年增收8万元、90户农户就业。
同时,一批民生帮扶项目也在泗阳稳步推进:太阳能路灯亮了起来,文化广场建了起来、家门口就业发展了起来……吴勒村村主任吴良祥总结道,“产业扶贫使村里富起来,民生扶贫使村民笑起来”。(张晔)
来源: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