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年代,无数英雄奏响战斗凯歌。激情岁月,他们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留下赫赫功名彪炳史册。当然,为了铭记和纪念,他们的名字不光载入史册,还有的融进村落,成为村名,今天就带您走进泗阳县穿城镇静波村,探寻它与丁静波烈士的故事。
走进泗阳县穿城镇静波村,就仿佛走进了一个世外桃源,农房错落有致,村民淳朴热情,环境优美静谧。迈着探寻的步伐,记者在村落之中,遇见了90来岁的老人林必山。他模糊的记忆中,不光有曾经的部队经历,还有村名的变化。
老人林必山:年(从部队)回来的,回来以后到家参加乡党委,参加乡党委以后,就把我分在农村工作,过一段时间,后来史楼村变成了静波村。
村名有变化,老人有印象,但是具体情况已经不清楚了。为了了解的更清楚,记者来到了静波村的党群服务中心,见到了党支部书记史福超,他给我们讲述了村名的变更经过。
泗阳县穿城镇静波村党支部书记史福超:对隆庄是我们这里的一个小庄子,原来丁静波烈士的墓地也在这附近,我们学生时代都去祭扫过的,在年村合并的时候,为了纪念丁静波烈士,就把史楼村和爱民村合并后的村子,命名为静波村。
村名的面纱揭晓,丁静波烈士的故事也在徐徐展开。丁静波,原泗阳县五区董圩(现宿豫县关庙乡董圩村)人。年5月7日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丁静波青少年就抱有大志,喜读革命书刊,接近进步人士。年“7·7”卢沟桥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年,彭雪枫将军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建立教导队,训练青年学生,培养抗日干部,丁静波行动了起来。
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姜田兵:丁静波与泗阳穿城人史居易(史文煜)两人前往接受训练,训练结束后,又随史居易一起回乡组织抗日武装。年6月,史居易在宿迁县大兴附近小方庄创办“苏北抗日干部训练班”。丁静波既是学员,又是训练班的积极组织者。9月,训练班转移到皖东北集体参加了八路军,改编为“苏鲁豫支队军政干校”。丁静波在该校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年8月,八路军第五纵队进入了淮海,丁静波随军转至泗阳。泗阳县(后改为泗沭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丁静波任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五区教导员(区委书记)。刚成立的泗阳县抗日民主政府的五区,环境相当险恶,国民党江苏省第七区(淮阴)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常备第七旅旅长王光夏就是该区穿城人。
泗阳县穿城镇静波村党支部书记史福超:为了打开五区局面,丁静波与区长刘进取两人密切配合,召开士绅、开明人士会议,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揭露王光夏反共谣言,委任了乡镇长,建立了乡镇政权。为了搞好政权建设工作,丁静波亲自到王光夏家乡对隆庄蹲点,培养积极分子丁文波等人入党。对当时乡政权的建立与巩固,起了一定作用。
为了保卫新生政权,首要的任务是发展地方武装,建立起一支有一定战斗力的区队。区长刘进取亦是五区人,地方上威望高。丁静波与刘区长紧密合作,走村串户,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到一个月时间,五六十人的区队就成立了起来,但缺枪少子弹。又因五区民枪较多,他又和刘区长一起做地方民众思想工作,向他们商借枪支。两人合作工作做得细致入微,较短时间内,区队便人枪俱备。
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姜田兵:刘进取区长分工行政,丁静波亲率区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但新成立的区队队员成份复杂,人心不齐,战斗力较差,丁静波为了提高人员素质,加强了区队政治工作,用“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教育队员。
年11月初,王光夏部队卷土重来,县大队转移境外,王光夏对新生抗日民主政权竭尽摧残之能事,在较短的时间,四区就发生较大规模的土豪暴动,五区区署加强了戒备,但终究没有逃脱王光夏的毒手。刘进取辞职后,王光夏部下朱三瞎(朱志贤)认为有机可乘,随派其堂弟朱奎贤易名朱奎混入五区区队作为内线。
泗阳县委党史办四级主任科员姜田兵:年11月中旬,丁静波、曹光正(继任区长)带领五区区队、区署人员进驻三庄乡槐树庄,由于两人一时间没有认清朱奎贤的反共面目,在他的诱导下,误入其族伯家中。朱三瞎得知入其陷阱,一面散布王光夏大军已至的谣言,先瓦解其区队,一面召集附近土劣武装二百余人合围。丁静波、曹光正等少数领导人被困在朱奎贤族伯家中,无法脱身,虽奋力反抗,但终因人单力薄被捕。
年11月12日,丁静波、曹光正大义凜然、坚贞不屈,被王光夏顽军杀害于王集镇东老刘圩。为了纪念丁静波烈士,他生前曾战斗过的一个村子被命名为静波村,也就是现在的泗阳县穿城镇静波村。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泗阳党史办孙亚丽赵闪 编辑/杨艳苏颜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