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宿迁让特殊花朵

宿迁网讯(记者武蕾)康复,是残疾人就学、就业、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前提。宿迁市有36万残疾人,其中0—14周岁残疾儿童约人,这是一个数量多、影响大,特别需要关心帮助的特殊社会群体,被称为“特殊花朵”。

为了让“特殊花朵”沐浴更多爱的阳光,宿迁市连续十一年将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列为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残疾儿童康复救助体系日趋完善。今年7月,宿迁出台的《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将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残疾儿童康复状况,让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世界孤独症日”宣传教育活动现场

全面兜底——

应助尽助,明确救助对象及标准

儿童期是残疾康复的黄金时期,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多数残疾儿童能显著改善功能。抓住这个关键时期对残疾儿童进行康复,对儿童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9月11日上午,5岁半的同同在妈妈邱女士陪护下,再次来到宿迁市6岁以下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宿迁市惠耳听力语言训练中心上课。“老师,您说的动物是天上飞的,还是地上跑的?”“老师,这里面装的是乌龟,它的壳上还有个小宝宝!”……同同纯真而清脆的话语,为课堂增添了不少乐趣。

“同同康复得不错,目前只需一周来上一次课就可以了。”该中心老师叶静雯介绍说,课程设置上首先是训练孩子的听能发展,在此基础上,训练说并进行纠音,强化理解能力,最终让听障儿童回归主流社会,与同龄孩子一起共同快乐成长。

同同的喜人变化,得益于政府一系列的康复救助举措。“同同的人工耳蜗是免费申请的。在他20个月大的时候,我们就把他送来学习。在这里,不仅课程学习是免费的,而且老师会根据每个孩子兴趣爱好的不同制定课程,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邱女士说,目前同同已就读普通幼儿园。据宿迁市惠耳听力语言训练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上半年,该中心有7名小朋友康复达标,与同同一样进入普通幼儿园就读。

助残志愿者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政策宣传

事实证明,康复救助,为残疾儿童家庭点燃了“心”希望。那么,在宿迁,哪些孩子在救助范围,又能享受哪些救助服务呢?《实施意见》给出了明确答案,救助对象为本市户籍有康复需求和康复意愿,并经专业医疗机构评估认定有康复训练适应指征的0—6周岁残疾儿童;7—14周岁肢体残疾、孤独症儿童;经专业医疗机构评估,人工耳蜗手术救助年龄可放宽到7—14周岁,对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做到应助尽助、应救尽救。

在救助内容上,《实施意见》强调,为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基本康复训练;为视力残疾儿童验配助视器;为听力残疾儿童验配助听器(双耳);为肢体残疾儿童装配假肢或矫形器,适配轮椅、坐姿椅、站立架、助行器等辅助器具;为有手术适应指征的听力残疾儿童配发基本型人工耳蜗,提供人工耳蜗手术及术后基本康复训练。

《实施意见》对残疾儿童基本康复项目救助标准,也有新规定:0—6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为低视力0.5万元/年,智力1.4万元/年,听力语言1.6万元/年,肢体1.48万元/年,孤独症1.8万元/年;7—14周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为肢体1.4万元/年,孤独症1.8万元/年。该基本康复救助标准从年1月1日起执行,并按照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实施动态调整。

织密网格——

提升能力,强化机构与人才建设

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能力是织密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网的基础。对宿迁而言,康复训练定点机构“多点开花”,康复训练专业人才竞相涌现,对提升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能力,有着深远影响。

康复训练定点机构是开展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的重要载体。为进一步扩大定点机构队伍,满足更多服务需求,今年9月初,宿迁市残联组织市级康复专家组成教育和医疗两个考核组,对具备申报条件的康复机构进行实地验审。经综合考核评估,确定沭阳天天好儿童康复中心、泗阳县圣爱眼视光医疗科技公司等6个康复机构为年度第二批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截至目前,宿迁全市各级各类定点康复机构已达29家,形成以一级机构为基础、二级机构为龙头,各县区全覆盖的儿童康复机构布局。

康复机构专业人员现场检测儿童听力情况

爬行、站立、行走……11日上午,在江苏省二级肢体(脑瘫)儿童定点康复机构——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一间运动治疗室内,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正在康复师及器械的辅助下,努力做好相应动作。该中心副主任王耀说,中心依据入诊时的评估,为孩子制定康复训练计划。通过早期干预,每年有不少孩子通过康复回归家庭,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回归家庭的孩子已有29人。

“我们中心的硬件设施,在苏北地区属于一流水平。”王耀说,近年来,该中心不断强化人才建设,加快培养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康复队伍。现场,作为新加入成员的代表,曾获全国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冠军、现担任中心肢体脑瘫治疗部技术顾问的武文龙诚恳地说,将把全部所学融入到实际工作中,助力更多孩子的康复。

医院儿童康复中心的“广揽人才”,是宿迁市加强残疾儿童康复救助“软实力”的生动例证。针对宿迁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尤其是康复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近年来宿迁市残联以“康复名师培育工程”为抓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内培外引”等多种方式,千方百计提升康复机构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断提升康复老师专业化水平和综合服务能力,更好地服务和保障残疾儿童获得科学、有效的康复服务。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现有的名康复师中,康复专业或特校毕业的康复老师占56.3%,本科以上学历占68%,与年相比有大幅提升,20余人次在国家和省级康复技能竞赛中获奖。

想到有关康复服务机构接受相应服务,该如何申请?《实施意见》指出,只要残疾儿童监护人向残疾儿童户籍所在地县(区)残联组织提出申请即可。监护人也可以委托他人、社会组织、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等代为申请。待县(区)残联审核录入信息后,残疾儿童可到定点康复服务机构接受相应服务。对有转介需求的残疾儿童,按规定做好异地康复转介工作,及时给予救助。

康复机构专业老师开展“一对一”教学

建立机制——

做强监管,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实施意见》明确了救助对象、范围、条件、内容、标准、流程,强化了机构管理、资金管理和工作责任要求,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体系,建立了市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使我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由项目转化为制度。”对于《实施意见》的出台,宿迁市残联副理事长朱二军颇为振奋。

机制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管。在落实综合监管上,《实施意见》要求,民政、市场监管、应急管理等有关部门要主动会同同级残联组织完善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管理相关政策,共同做好康复机构监督管理。与此同时,积极建立覆盖残疾儿童康复机构、从业人员、救助对象家庭的诚信评价和失信行为联合惩戒机制。

在对群众关心的定点康复机构监管方面,宿迁市残联拿出了切实可行的举措,让群众安心、放心。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考核的业务监管机制,对各康复机构开展残疾儿童康复项目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限时整改提升;主动联合相关部门,不定期组织对康复机构开展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检查;成立康复专家指导组,深入各级各类康复机构开展康复质量考评,重点考核康复机构的康复训练计划执行、康复档案管理等核心环节,防止发生套取、骗取、挪用资金等问题……

肢体残疾儿童进行感统康复训练

监管给力,目标“可期”。对于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实施意见》提出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其中明确,到年,建立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相适应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体系,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残联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工作格局,努力实现残疾儿童“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共同抓好《实施意见》的贯彻落实工作,按照市政府常务会议有关工作要求,加强组织推动、业务指导和综合监管,保障《实施意见》各项惠残政策落到实处,推动我市残疾儿童康复工作高质量发展。”朱二军说。

康复是残疾儿童生命的重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实施意见》这副“良方”作用之下,宿迁的“特殊花朵”将会沐浴更多爱的阳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3293.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