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田园美如画,稻花飘香似江南。”行行稻粒迎丰收,每逢深秋,“宿迁籼米”都会迎来它的丰收礼。宿迁常年水稻种植面积万亩以上,年产稻谷超过万吨,位居江苏省第3位,其中籼稻种植面积万亩,年产稻谷万吨,位居江苏省第1位。
年4月,“宿迁籼米”百万亩(公顷)优势种植区被农业农村部准予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登记保护面积位居全国单品保护面积前列。
实施保护工程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目前“宿迁籼米”保护区域拥有万吨以上籼米加工企业4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省著名商标2个,省名牌产品2个,市名牌产品5个;累计认证绿色农产品个。在第三届中国·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宿迁籼米”荣获“籼米十大好吃米饭”第3名和第6名;荣获“江苏好大米”品鉴特等奖5个、金奖11个。这些充分彰显了“宿迁籼米”的优势。
为进一步提升“宿迁籼米”产业化水平,加快“宿迁籼米”由优势产业向富民产业转变步伐,我市借助“宿迁籼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本地财政的支持,在宿豫区来龙镇、新庄镇建设了集“优质化、绿色化、订单化、品牌化、溯源化”为一体的“宿迁籼米”万亩标准化种植示范片,全面推行《宿迁籼米质量控制技术规范》,辐射带动百万亩“宿迁籼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区综合生产能力和标准化生产水平的全面提档升级。
在核心区建立了集灾情、苗情、墒情、病虫情、耕地质量、灌溉水质“六位一体”的监测智慧管理平台和以“优新品种、优新技术、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的研发集成综合示范基地,全面支撑起“宿迁籼米”特质保持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建立的科技需求。
推行标准化生产保障农产品质量
“宿迁籼米”作为全市百亿级优质稻米产业发展的重点,生产的全程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充分重视。年宿迁制定发布了地方标准《绿色食品水稻生产操作规程》《优质长粒籼稻生产技术规程》,在全市籼稻产区全面推行;要求申请市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籼稻订单补贴的项目必须执行本规程。
截至年底,“宿迁籼米”地标保护区域内种植的籼稻,绿色食品面积占比已超过80%,申请籼稻绿色食品生产的企业和主体全部进入国家农产品追溯平台和宿迁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大数据监管。全市追溯框架体系已经形成,追溯监管的日常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宿迁籼米”地标农产品获准保护登记,对“宿迁籼米”的生产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所有授权使用“宿迁籼米”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的生产者,必须强制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宿迁籼米》规定的技术规范。同时对年8月新制定的《宿迁籼米——稻谷种植技术规程》《宿迁籼米——稻谷》《宿迁籼米——大米加工技术规范》《宿迁籼米——大米》4个团体标准,要进一步加大“按标生产”宣传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按标生产的覆盖面。“宿迁籼米”追溯管理建设已由常州市荣端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承担,先期对10家已授权用标企业追溯系统开发和“两码合一”打印机配制工作已经启动,预计10月上旬完成相关工作。
加强地方支持力度向富民产业转变
根据全市农产品品牌培育发展规划,“宿迁籼米”地标农产品品牌已成为宿迁市农产品公共品牌“宿有千香”的重要支撑,按照“公共品牌+地标品牌+企业品牌”的联动运作框架模式,宿迁全面推进“宿迁籼米”品牌建设工作。同时把已通过“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设置为“宿迁籼米”授权用标企业和主体的必备条件,实现与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发展高度融合,为“宿迁籼米”打造中国北缘优质长粒中高端大米的发展定位提供保障。
“宿迁籼米”产业发展已列为全市农业六大百亿级产业和二十条重点产业链培育,市、县(区)在土地、人才、项目等方面出台了许多相关的配套政策。
市里从年开始每年在市本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中安排万元额度用于发展优质水稻订单生产;年宿豫区结合国土整治项目,安排万元用于“宿迁籼米”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土地整理和田间基础设施提升;年市、区农业主管部门协作,安排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宿迁籼米”核心科技综合示范基地基础设施和配套用房建设;“宿迁籼米”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区内的沭阳县、泗阳县、宿豫区、宿城区农业主管部门围绕籼米产业发展整合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化肥减量示范区建设等项目,向保护区集聚,全面提升保护区内科技生产水平;“十四五”期间,围绕“宿迁籼米”全产业链提档升级,宿豫区政府每年计划安排3千万元,重点用于沿S沿线10万亩“宿迁籼米”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升级改造;年列入市重大农业项目考核的4个新建精制籼米加工项目,计划投资2.55亿元,预计年底建成投产。“宿迁籼米”产业正由特色产业向富民产业加速转变。(张洪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