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宿迁市泗阳县按照省级示范乡村建设标准,从“试点示范”入手,结合乡村实际,在规划、配套、产业、环境整治等方面统筹推进,建成一批有颜值、有内涵、有质感、有个性的特色田园乡村。
突出个性和适用,精心规划精致建设。规划上突出适用,委托中国工程院院士崔恺团队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泗阳县特色田园乡村规划,做到村庄功能完善,布局合理。风貌上突出个性,采用“微介入、强刺激”手法,对建筑单体、老物件、乡土老树等元素“原汁原味”进行保护。
突出功能完善,着力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铺设生产、生活道路,村庄道路优良率达97.4%,推进“1+2+X”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生活污水治理率达88.5%以上。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配齐配全保洁人员及设施,村庄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治理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劣V类河道。推进“厕所革命”,实现三类水冲式标准化公厕全覆盖,全县特色田园创建村庄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率%。
突出乐业安居,多措并举撬动产业发展。按照“一镇一特、一村一品、接二连三”的思路,精心培育特色产业。产业定位准,加大土地流转,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培育特色产业项目,试点村庄特色农业产业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平均在50%以上。经营主体强,在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提升体量的同时,更注重质量的提升,试点村庄新型经营主体占农业经营面积的比重平均达54.3%。村级增收大,年5个特色田园试点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均高于上年度,最低增幅12%,最高增幅46.4%,平均增幅25%,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突出制度创新,为试点创建提供保障。发挥村级组织和群众积极性,实现全过程、全链条参与。在监管体系上,建立高效的监管体系,有效实施县专业监管、乡镇领导监管、村乡贤及群众代表全天候监管体系。在资金保障上,整合各类涉农项目及资金,同时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支持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改善乡村产业发展环境。在决策机制上,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
突出文化传承,让村庄有颜值更有内涵。围绕本土文化挖掘,对试点村庄进行细致的田野调查、历史调查、风情调查,对其历史典故、人文传说、文化故事等进行挖掘利用,使村庄建设切合自然、充满人文、更富内涵。围绕生态肌理保护,保持村庄原有肌理,充分保护原有的生态环境,建设行为与自然有机融合。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组织“民风民俗交流展演”和“非遗传承进校园”活动,让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永续发展。(记者吴慧林通讯员张雨朦庄庆刘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