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统考”,一场“竞赛”。
4月27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通报全省年度综合考核结果,表彰考核优秀的单位、地区和高校。
会上,南京市、宿迁市、苏州昆山市和省发改委、苏州大学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能作为这次考核进入“第一方阵”的“优等生”代表,上台作交流发言,说明在高质量发展年度“统考”中,这5个地区、单位和高校表现的确不错。
每一个“优等生”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那么,这几位“优等生”的高分是怎么“考”出的?有啥秘笈可学?“北京西路瞭望”()带您一探究竟,看看“优等生”的作业本吧!
1
南京:对标找差,重点工作重点抓
此次考核,南京市在全省综合考核中保持第一等次,在全省评出的20个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和20名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中,南京市6个区和3位区委书记名列其中: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浦口区、江宁区、溧水区被评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秦淮区委书记林涛、鼓楼区委书记刘军、江宁区委书记李世贵被评为推进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委书记。
年GDP增长7.8%、增速居东部地区GDP超万亿城市首位,人均GDP居省会城市第1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居省会城市第3位……
可以看出,南京充分发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的引领推动作用,扛起强富美高的省会担当。
对标找差,强化进位激励,是南京这位高质量发展考核优等生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
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对照省委“九个有没有”,提出“十个为什么”南京之问,南京连续三年开展“对标找差、创新实干、推动高质量发展”活动,南京全市每个部门、板块都确定远近结合的坐标系,立下年年进位的军令状,在政治对标的大前提下全面开展创新、产业、生态、营商环境等“八个对标”,并逐年强化进位激励,年明确工作排名列全省第5位之后的部门不得评优,年明确列第3位之后的不得评优。
通过在对标一流中争先进位,今年,南京又进一步提出“勇争一流”的更高追求,鼓励全市上下赶超现有标杆、再树新的标杆、矢志成为标杆。
除了全面开展对标找差,对于重点工作,更是推动重点抓。
除了成立若干实体化运作的重点工作专项推进办,加大“推”的力度,破解“难”的问题,还坚持“一把手”深入一线、带头攻坚,比如在治水过程中,南京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每人认领一条最难治的入江支流,在这些努力下,去年国省考断面水质南京全部稳定达标、水环境质量考核居全省首位。
创新名城建设成效明显。南京连续三年围绕创新召开“新年第一会”、出台“市委一号文”,做好创新名城建设大文章。
大力实施校地合作的“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组建近家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作的新型研发机构,已孵化出近家科技企业,5名诺奖得主、86名中外院士参与其中,下好科技成果转化“先手棋”。打造“南京创新周”等重大平台和60万平方米的“城市硅巷”,剑桥大学建校年来的首个境外科创中心布局南京。
近两年持续出台人才新政,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70多万人。去年,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在上年净增家基础上再增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家、比上年翻一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7%、突破1.2万亿元。
重视板块经济崛起也是南京的另一学习方法。
南京确立“南北田园、中部都市、拥江发展、城乡融合”的城市空间新格局,江北新主城功能品质不断提升,紫金山以东地区正在加速崛起,“一江两岸”九大城市客厅逐步展现独特魅力。成立市投资促进局,将去年和今年确定为“招商突破年”。每个板块聚焦1-2个主导产业精准招商,党政“一把手”原则上保证有一人在外招商。去年,南京市共签约多个亿元以上项目,总投资1.72万亿。
以点带面,是抓好板块经济的成效之一。南京市委市政府每年支持12个板块集中力量办好一件大事,以板块突破之举形成整体提升之势。对经济欠发达的六合区、高淳区,分别由市委书记和市长牵头帮扶,着力解决南北两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2
宿迁:项目为王,办好民生实事
宿迁在综合考核奖、争先进位奖、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和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等项目上均收获满满:
宿迁市获综合考核第一等次(全省共五家);泗阳县获争先进位综合奖、宿豫区获争先进位单项奖(“六个高质量”发展中的“人民生活高质量”类别);沭阳县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沭阳县委书记卞建军、宿豫区委书记刘海红两名同志获全省推进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党政正职。
年,宿迁市小康综合实现程度达92.5%、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对于宿迁来说,在全省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大局中不拖后腿,是省委、省政府交付的重要政治任务,也是宿迁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
问题导向下,宿迁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对照省委“九个有没有”和“江苏发展三问”,扎实开展“宿迁三个怎么办”大讨论,深入查找经济总量不大、创新能力不强等短板弱项。
思路清晰,高质量发展迈出的步伐就更稳更快。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破解这一问题,唯有加快高质量发展这一条路。
宿迁对发展现状作出精准研判:宿迁高质量发展最强劲的抓手是坚持项目为王,在加快转型升级中推动发展高质量。
持续落实“月汇报、季观摩、年考评”工作推进机制,完善专业化招商体系,开展“百日招商”活动,去年新签约10亿元以上项目数量、协议投资额实现翻番,其中引进超百亿元工业项目5个。把苏宿工业园区作为最大项目,与苏州市续签《拓园发展协议》,同步开展全市域对口县区的共建园区工作。
坚持想在企业需求之前、赶在企业工程受阻之前、解决在企业抱怨之前“三个之前”,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重特大项目建设工作推进联席会、重点企业解难帮扶工作会办会等制度,城市信用排名从年的全国第48位上升到年的第10位,建成15个科技综合体,科技进步贡献率进一步提升。
宿迁最难的问题是民生短板。实现高质量发展,宿迁下了很大力气在顺应群众期盼办好民生实事上。
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深入开展“精准脱贫冲刺年”活动,靶向施策、重点突破,“十三五”脱贫攻坚核心任务基本完成。探索建立“”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启动覆盖19个乡镇近百万人口的古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设。
在农房改善方面,到去年底累计开工建设农房改善项目个、搬迁10.3万户;宿迁全市域同步推进农村公共空间治理,收回各类被侵占土地33.3万亩、集体资产67.2万平方米,公开交易后,多个村村均增收11.2万元。持续推进十大类项民生实事项目,三年新建学校83所;加快建立市县乡村四级公立医疗卫生体系,启动建设公办区域医疗卫生中心10所;河湖“清四乱”决胜收官,重新划定骆马湖东岸保护线,获评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积极开展“人情消费减负”活动,创新推出人情新风“宿9条”,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连续两年位居全省第一。
3
昆山:高点定位,强化目标引领
就在今年3月,连续15年位居全国百强县首位的昆山签下了一个令人瞩目的大项目:美国强企业今年在中国投资的首个产业项目、星巴克在美国以外最大的生产性战略投资项目——星巴克中国“咖啡创新产业园”。
“北京西路瞭望”()注意到,该项目正式签约落户昆山开发区后,园区的核心主体——咖啡烘焙工厂,将把中国打造成为星巴克全球咖啡烘焙网络中的重要节点,首期投资达1.3亿美元。
从该项目的签约也可看出昆山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发力。
昆山在这次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中获评两个奖项:昆山获全省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市、区),昆山市市长周旭东获全省年度推进高质量发展优秀县(市、区)长。
昆山的树牢“标杆意识”、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之路可圈可点。年,昆山成为全国首个经济总量突破亿元、财政收入突破亿元的县级市。
站在更高平台,如何对标找差?
昆山给出了路径:勇于超越自我,将目标再攀高,紧盯上海、深圳等城市最新发展动态,聚焦产业发展、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等领域学习集成先进经验。
强化考核激励,创造性落实“三项机制”,优化综合考核体系,强化重点专项考核,出台激励干部担当“1N”系列制度文件,为改革创新者“开绿灯”“加把劲”,为担责负责者“卸包袱”“兜住底”。
“发展为要”,抓招商、抓项目、抓服务。
抓服务上,为了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昆山实施“双层挂钩”机制,创新推出“应对六法”,帮助企业稳住国际份额、拓展国内市场。打造“昆如意”营商服务品牌,推行市领导、部门和区镇三级挂钩的“”服务机制,努力实现政企沟通“零距离”、服务响应“零等待”、全程网办“零跑动”、企业诉求“零库存”。
把抓项目作为经济工作“生命线”,由此可见昆山对抓大项目和招商引资的高度重视。
推出精准招商目录图谱,成功引进威马、纬新、丘钛等旗舰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祖冲之自主可控攻关计划,鼓励企业联合院校构建创新共同体。推进“一廊一园一港”载体建设,高效运营国家超算昆山中心,建设深时数字地球研究中心。
社会治理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体验感、归属感、获得感息息相关。重视社会治理,也应该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昆山人口规模大、市场主体多,需要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建立与经济体量、人口规模相适应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系。
开展安环消防领域专项严打行动,实施蓝盾护航百日专项行动,运用政策引导、达标创建、绿色金融等正向激励举措。守牢生态文明“红线”,连续两年投入超百亿元改善生态环境,补齐环保基础设施短板,剿灭劣V类河道,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成为美丽昆山的鲜明标识。创建“无黑城市”,率先推行警务综治“双网融合”,强化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建设城市安全管控指挥中心。
4
省发改委:全力以赴服务高质量发展
提出加快建设全省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以及相关政策是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一项重要职责。
省发改委以综合考核“指挥棒”为抓手,协同各地各部门,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践行到政策谋划、工作推进、项目推动、考评激励全过程。
如何服务高质量发展?省发改委首先瞄准着力服务重大政策研究制定。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努力为省委省政府研究发展思路提供决策参考。
在政策起草上求“精”,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研究起草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政策文件,研究制定现代化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并在苏南五市选择6个县(市、区)开展试点。
在形势分析上求“准”,建立健全“部门地方企业”的经济运行分析机制,综合运用企业监测平台、大数据等方式研判分析,按季度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省委省政府,为宏观政策调节提供坚实基础。
在指标拟定上求“优”,在全面总结年综合考核成效和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设区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个性指标和加减分项提出动态调整、优化提升的建议,引导树立各展所长、特色发展的良好导向。
政策制定后,还要推动落地见效。在这点上,省发改委同样有着长长的成绩单。
发挥省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协调推进作用,努力推动三大国家战略发挥叠加共振效应。以“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为总揽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制定印发“五大计划”专项行动方案,国际产能合作、境外园区建设等各项工作成效显著,中阿示范园建设成效获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江苏在沿线国家新增投资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分别同比增长23%和48.2%。会同各地各部门成功推动涉及江苏省的8个方面项重点任务事项纳入国家《规划纲要》,研究起草全省《实施方案》,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规划建设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复,示范区正式揭牌运营。
为了发挥重大项目高质量建设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省发改委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成效纳入全省高质量考核内容,综合运用跟踪通报、考核奖惩、分级调度、要素配置等抓手加快推进,个省级重大实施项目全年完成投资5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
高质量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是保障改善民生。省发改委会同省有关部门起草年度十大民生实事建议,聚焦民生短板领域提出更多可操作、暖人心的务实举措。扎实推进富民增收工作。制定实施富民增收年度工作要点,持续深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全省基层基本公共服务功能标准化配置实现度超过90%。会同工商联、工信等部门共同起草《聚焦企业关切大力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组织开展对13个设区市、66个县(市、区)、33个城区的营商环境评价,积极推动营商环境优化。
5
苏州大学:建设“双一流”高校,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今年,省属高校首次纳入全省年度综合考核。
苏州大学荣获第一等次,其中高质量发展成效得分、办学治校满意度调查得分、综合考核总得分等均列本科高校(高水平高校)首位。
作为全省72所省属高校唯一代表,苏州大学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这所部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是如何答好“双一流”建设答卷的?
首先,以一流的使命担当践行初心。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高标准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四张“责任清单”,推广“行动支部工作法”,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全年发展“杰青”等高知群体党员32名,实现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全覆盖。
高校应把更多精力和资源投入到育人上。
苏州大学的方法是以一流的教育改革提质增效。
推动多个计划,比如实施德政和学业“双导师”制,推动思政名师工作室进宿舍,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推进本科生成长陪伴计划、研究生成才支撑计划,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体系,将专业实践与劳动教育相结合,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大学生追梦征程。建设精品开放课程,打造永不停课的“在线大学”,高标准建设国家试点学院、师范学院、东吴学院、紫卿书院等人才培养改革特区,纵深推进“一流本科改革行动计划”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开通本硕博一体培养“直通车”。
让一流学科建设成为高质量发展“第一支点”。苏州大学目前共有13个学科跻身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组建放射医学与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13个旗舰式创新平台,与剑桥大学合作共建基因组资源中心等22个国际联合实验室,布局生物安全、智能制造等战略领域,攻克全磁悬浮人工心脏等关键技术,3项成果获国家科技奖。
在正确评价导向的激励下,高质健康学术创新生态正在构建。19人次跻身“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列全国高校第5位,学校被国际权威期刊《自然》誉为“全球上升最快的高校”、“内地最具创新力高校”之一。
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体现着一所高校的担当。
概括起来,与政府结亲、与企业结对、与院所结友、与民生需求对接,是苏州大学的服务地方的展现。
作为连续两年在江苏扩招规模位居全国“”大学首位的高校,苏州大学每年约有三分之二毕业生选择留在江苏深造或创就业,成为服务江苏发展生力军。
与地方政府共建吴江未来校区,成立“自贸区综合研究中心”。联合华为、百度等大企业新建云中大学联创中心、人工智能研究院等18个创新载体,带动企业产值多亿元。与院所共建5个国家级和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孵化3家上市公司,带动纳米产业上百亿产值。在苏州、扬州等地设立附属实验学校,提升当地基础教育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苏州大学共在省内外设立19医院,每年提供多万人次诊疗服务,发挥综合性大学办医学优势。今年有名医护人员奋战援鄂一线,为抗击疫情贡献苏州大学的力量。
“面对疫情防控和高质量发展的‘双答卷’,各地各部门都要拿出最好的状态,昂扬江苏干部不服输、不言败的斗志,弘扬勇攀登、争一流的精神,保持奋力拼、迎难上的劲头,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再来一场比学赶超,不断开辟江苏发展新境界。”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在全省年度高质量发展总结表彰大会上这样强调。
考核只是手段,发展才是最终目的。
年度的考核结果已经出炉,但高质量发展永远在路上。只有对标先进、继续保持赶考的心态,才能补短板,强弱项,谋创新,求突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江苏答卷。
整合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卢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