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部建在连上”,是建党建军的一项基本原则和光荣传统。最近,宿迁市在江苏率先探索实施“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推动党的组织向小区延伸,进而激发小区治理活力。
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已成为城市板块的基本单元、基层治理的重心。但城市社区普遍面临服务半径过大、服务人口过多、服务力量不足等问题,小区精细化治理成为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宿迁探索正是基于这一背景。
小区“大支部”,打通基层党建“最后一米”
小区是城市的细胞。“瞭望君”了解到,宿迁市共有城市社区个,投入使用的小区达个,常住人口超过万人。在这个城市社区中,管理规模超过1万人的有84个,其中一些超大型社区人口超过5万人,如泗阳县众兴街道西湖社区管理规模达到5.6万人;平均每个城市社区一般要管理5—6个小区,多的在10个小区左右,有的甚至接近20个小区,比如沭阳县沭城街道五里社区有19个小区。
小区是城市社区的基本单元,是做好城市群众工作的“最后一米”。从上述数字中不难发现,党组织在城市小区覆盖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盲区”。此外,由于社区与小区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部分城市小区居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因而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并不高,对社区公共问题也不是很热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面对当前城市社会结构、生产方式和组织形态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如何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激发小区治理活力?宿迁的“把支部建进小区”给出了回答。
宿迁市在城市社区,以小区为单元设置党支部,以单独组建为主要方式。党支部书记一般由社区“两委”除主要负责人以外的人员兼任,根据工作需要也可由党员网格员、居住在小区的离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担任。
党支部委员可由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综合执法部门、社会组织等方面的优秀党员担任。全面推行党员楼栋长经验做法,鼓励激励党员楼栋长常态化履职尽责。严格落实在职党员到居住小区党支部报到制度,党支部做好党员登记管理工作,每名在职党员每年至少参与2次小区党支部组织的重要活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把支部建进小区”让党组织走进群众身边、贴近群众心坎,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小区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充分调动了各类组织、各类群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及时有效地帮助解决好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地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小区“大融合”,社区、物业和居民良性互动
城市基层党组织最核心的作用就是有机联结各领域党组织,实现全面统筹、系统推进,发挥整体效应。当前,各类人员、资源资金、政策措施纷纷向基层下沉,但基本都是各自为战,未能形成整体工作合力。
比如社区工作者、党员楼栋长、网格员、社区民警、城管队员、人社协理员、机关志愿者等各类人员,下沉小区缺乏统筹调度;
红色物业、综合执法进小区、在职党员进社区、文明城市创建结对小区、送文化进小区等各项措施,下沉小区缺乏联动互动;
政法、住建、公安、城管、市场监管、消防、生态环境等执法部门,下沉小区缺乏有机整合,等。
为此,宿迁积极探索“把支部建进小区”,构建“支部吹哨、条块联动”的服务体系,推动党的组织和工作向基层延伸、纵深发展。积极构建小区党支部引领下的联动服务机制,实现社区治理、物业管理和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提升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主要从以下四点出发:
强化支部引领,推动红色物业服务进小区。推动将党的建设有关要求写入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章程,推进符合条件的物业公司全部建立党组织。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党支部牵头建立“三位一体”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党建评价、服务监管”机制,将物业公司党建工作开展情况与物业招投标、信用管理、行业评先评优等挂钩。加强智慧小区服务平台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居民自治”。
聚焦治理难题,推动综合执法服务进小区。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整合城管、公安等单位以及街道、社区工作力量,依托小区党支部设立“综合执法进小区”工作站,组建联勤执法队伍,推动执法重心下移、服务前移。加强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对小区及居民违规乱搭乱建等行为,早发现、早处置。对影响或执法难度较大的违法违规行为,由县(区)城管部门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会办解决小区治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实施组织共建,推动部门联动服务进小区。积极探索组织共建、资源共享、责任共担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新模式,推行“菜单式”“上门式”“点单式”服务。驻区单位内的运动场地、文化设施以及其他公益性设施,在不影响自身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序向居民开放。探索推行“双结双联”制度,组织市、县(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小区党支部开展组织结对、党群结亲、联手共建、联动服务。在“党员e家”信息化平台上增设党组织、党员“双报到”管理模块,纳入党支部和党员积分管理。
围绕居民需求,推动社会组织服务进小区。把加强公益性社会组织建设作为小区党支部服务小区居民的重要抓手,按照“按需引进,对需服务”的原则,鼓励并支持党支部引入专业社会组织,提供法律援助、居家养老、爱心助学、文化建设等专业服务。创新“党员+”志愿服务形式,广泛动员小区内有一技之长的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引领带动更多居民服务奉献在小区,让公益随党建同行。
为持续稳妥推进“把支部建进小区”,宿迁计划年,充分整合市级相关部门工作职责,重点实施“红色物业”示范引领行动、综合执法服务下沉行动等“把支部建进小区”十大行动,拟建成“把支部建进小区”市级示范单位50个、县级示范单位个,通过3年努力实现全覆盖,为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和全国文明诚信高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小区“大职能”,做好群众“娘家人”
据宿迁热线统计数据显示,在年反映问题中,小区的问题最集中、占比最高,达5.4万件、占15.8%。这些诉求,表面上是小区治理问题,实际都与基层党建工作密切相关。
“把支部建进小区,是为了把党的组织建在群众身边、把党的服务送到群众身边,群众既是直接受益者,也是第一评判者,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是衡量支部建设质量的最高标准。”在全市“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会议上,宿迁市委书记王昊直言“把支部建进小区”的重要意义。
《关于开展“把支部建进小区”的实施意见》也明确了小区党支部的职责定位,小区党支部是党在小区内的战斗堡垒,承担教育、管理、监督小区内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
小区党支部在社区党组织领导下开展工作,具有一定的议事权、建议权、监督权和评议权,可以组织小区各方力量就小区公共事务进行协商决议监督执行;参与业主委员会筹备,推动业主委员会正常换届;对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以及其他组织开展监督;对小区内居住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监督和评议。
为规范有序、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支部工作,确保经得起群众评价和各项工作考验,王昊强调“把支部建进小区”工作应遵循以下四点:
一是组建过程要既集中又开放。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原则,既要强化高位统筹、过程指导,研究制定统一标准、统一流程,确保组建过程有序有效,选举结果贯彻组织意图;也要坚持开放式、嵌入式搞组建,最大限度发动群众参与、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将组建过程变成优化组织设置、赢得群众认可的过程。
二是人员选用要既精炼又精干。所谓精炼,即根据小区建成规模、楼栋分布、党员数量科学合理设置党支部委员会、楼栋党小组,精心挑选党员家庭确立为党员中心户,形成“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的组织体系。所谓精干,即优先选拔政治素质过硬、处事公道正派、群众工作经验丰富的党员担任支部委员,特别要按照“有能力、有威望、有公心、有热情”的“四有”标准,选优配强党支部书记,凝聚小区治理红色力量。
三是工作开展要既不缺位又不越位。坚持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既要做到“统揽全局不缺位”,充分发挥引领、协调作用,扮好小区群众“娘家人”,该出的面不怕麻烦、该担的事不怕复杂,依法依规做好本职工作,推动小区治理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也要做到“不包揽代办搞越位”,绝不能违背市场规律,越俎代疱、事事过问;要大力支持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等正常开展工作,广泛凝聚小区发展强大合力。
四是日常运行要既规范又创新。坚持规范与创新相结合。一方面,要加强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严格执行《党支部工作条例》,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各级党委要加强工作指导,为小区党支部持续健康稳定运行架梁立柱。另一方面,要推动党支部创新发展,因地制宜探索开展工作的新载体新路数,把工作干出特色、干出亮点,让支部充满朝气、活力。
治国安邦、重在基础,管党治党、重在基层。宿迁积极推进居民小区党支部建设,夯实了党在城市中的执政根基,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相信其定能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先行示范的“宿迁经验”。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