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苏省北部的泗洪县,是我国传统的红薯主产区。为让薯农增产又增收,当地以土地入股等方式,与龙头加工企业合资组建产业联合体,推出保底价收购。
不少村民反映,今年红薯市场行情大幅下行,龙头企业并未兑现保底收购的承诺。而去年红薯市场价高于保底收购价时,当地镇村干部却以限制运输等方式阻止外销。此外,当地不允许薯农自行加工制作淀粉,不少村民对此颇有怨言。
去年不让外销,今年却不来收
“去年是看住我们不让往县外卖,今年是承诺的保底价收购不兑现。”泗洪县红薯种植大户张荣强说,今年开春种植时,当地红薯种植加工龙头企业以1.5元一斤的价格统一派发种苗,并口头承诺用了种苗的种植户,等到红薯上市时,可按照每斤0.35元价格收购。由于今年红薯市场行情下行,一些红薯贩子到地头的收购价不到0.3元,当地龙头企业却不愿托底收购。
薯农张兰种了近9亩红薯,一亩地可以收五六千斤,“龙头企业不来收,放着也怕掉价,只能卖给小商贩了。”
几乎在去年同期,红薯市场行情上扬,周边地区和当地贩子的收购价高于0.35元一斤,不少薯农为每亩地多几百元收益,不愿把红薯卖给当地龙头企业。
为了不让红薯外流,当地出动镇村干部,以压坏乡村道路为由,不允许当地薯农将红薯拉到县外买卖,只能卖给当地龙头企业。一些村民质疑这种做法涉嫌利用行政手段干预、垄断市场。
“我们又不是贩卖毒品,买卖就应该自由。”去年11月,重岗街道余庄村一余姓村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很多农户就指望着卖红薯讨生活,即使一亩地只能多收一两百元,村民们也不忍心低价卖。
记者走访泗洪县重岗街道看到,每隔几里路就有一家红薯收购点。红薯贩子韩女士说,每个村庄都有贩子收购,“当地龙头企业不怎么下来收,很多农民把红薯卖给我们,一天能收十万多斤。”
记者调查了解到,包括重岗街道在内的泗洪县西南岗地区,多为高低不平的旱地,地力贫瘠,以种植“懒汉作物”红薯为主。这里是全国传统的红薯主产区,不少家庭世代种植。由于红薯行情波动不定,薯农经常增产不增收。
年,为帮助分散的薯农抵御市场风险,当地成立了西南岗土地股份合作社联合社,与当地龙头企业——江苏美阳薯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美阳红薯种植产业联合体。
美阳公司与土地股份合作社签订红薯种植销售协议,实行统一种植规划、良种供给、集约管理、价格收购和加工出售,并明确约定红薯保底收购价0.7元/公斤,市场价格高时随行就市。
本应起到价格保护的种植收购模式,在不少薯农看来,并未起到“旱涝保收”的作用。自去年爆出强制薯农买卖事件后,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前往当地核查后发现,限制红薯外销属于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已要求整改。
张兰等不少薯农还反映,美阳公司在统一收购时爱打白条,不结现钱,卖完要等好几个月才拿到钱,心里不放心。此外,市场行情好时,美阳公司的收购价并未水涨船高,导致今年不少土地合作社与美阳公司解除了种植收购协议。
“去年合作种植面积有3万多亩,今年订立协议的只有亩左右。签订协议的确保三毛五每斤收购,没订协议的也不是不收,但得按照市场价来收。”美阳公司相关负责人裴永辉回应称,按照公司和合作社的财务管理规定,收购时需要开具增值税发票,耽误了打款时间,但肯定不会赖账。
薯农质疑龙头企业“吃独食”
不少薯农还反映,当地只允许美阳公司制粉,却以环保为由禁止村民私自小作坊制粉。近年来,每到红薯收购季,一些薯农就偷偷自行制粉,而当地镇村干部不断劝阻,双方之间展开一场拉锯战。
“我们这里祖祖辈辈以制粉为副业,现在以环保为由不让做,影响红薯种植收益。”重岗街道余庄村一付姓村民称,如果允许制粉,一亩红薯能多收上千元。现在农村畜禽禁养,留守在家的村民靠什么致富呢?只能靠种地了。可种了红薯还不让制粉,村民们很不理解。
不能制粉对种植大户损失更大。张荣强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亩地按斤红薯收成计算,卖红薯才有元左右毛收入,如果可以制粉,以五斤红薯制一斤淀粉计算,一亩红薯能制成斤淀粉,按2.8元一斤市价计算,一亩地能有多元收入,利润高了将近一倍。
当地因何不允许薯农私自制粉?重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街道辖区内红薯种植面积约为1.5万亩,长期以来村民有种植红薯、加工制粉的传统,但小作坊设备老旧,且无环保措施,加工生产的废水直排附近河流,影响生态环境。
对此,张荣强等种植大户反映,即使不能制粉的政策说得通,也没有一碗水端平。同地市的宿城区、泗阳县、沭阳县以及隔壁淮安市,都可以办红薯制粉的小作坊。现在一些种植大户只能从外地买半成品回来做粉丝,“他们是从我们这里买的红薯回去制粉,我们却要回过头来把淀粉买回来做粉丝。”
在不少受访村民看来,制粉废水回田,是可以兼顾薯农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制粉废水回田不仅不会造成污染,还可以增加土地肥力,耕种时少施点尿素。”重岗街道一李姓村民说,制粉废水排放河沟的确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但排到田地里完全可以循环利用。他向记者提供的视频显示,为了说服干部允许他们制粉,一些村民现场舀起废水喝起来。
重岗街道人大工委主任刘雪琼表示,有的种植大户直接在田里挖坑制粉,废水直接排放到沟渠里,污染河道。过去他们可以到隔壁的安徽泗县制粉,由于当地已经加强监管,这个通道也关闭了,不少大户因此难以接受。
当地县委办提供的材料称,红薯制粉产生的废水cod、氨氮等污染因子很高,会对河湖水体造成严重污染。随着环保力度加大,小农户加工散乱点已被取缔。美阳公司通过与上市企业广西宁明博世科水务有限公司合作,已新添一条日处理吨废水环保设备,红薯加工废水集中处理后能达标排放。
为民致富的联合体为何村民不买账
当前,“龙头企业+合作社+种植户”的模式正在多地推行。近年来,一大批工商社会资本下乡后,对农村产业兴旺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有的没有处理好与小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问题,未能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导致出现“富了大户未富民”“肥了老板瘦了老乡”等问题。泗洪不少薯农选择退出红薯种植产业联合体,这也充分说明了这一模式面临诸多问题。
“好多农业龙头企业就是因为农民不守契约而倒闭。”在当地负责此项工作的基层干部看来,一些薯农契约精神缺失,是这一种植模式难以长久的根本原因。行情只要稍微好一点,一些薯农就不守协议,哪怕一斤只高出一分钱,就偷偷卖出去,这导致龙头企业的原料来源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后续加工环节的利润生成。一旦红薯行情走低滞销卖不掉时,很多农户就会去找政府兜底。
而在当地一些村民看来,禁止制粉的老问题没有解决,联合种植模式也未让他们尝到甜头,从而导致合作积极性不高。一些村民还反映,所谓的龙头企业“二次分红”也未发到村民头上。
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认为,利用行政力量介入买卖行为,反映出这类联合体利益联结机制存在漏洞。农业生产和市场本身有很多不确定性,龙头企业和小农之间很难形成稳固的利益联结和分担机制。稳定的利益共享需要龙头企业让利,保证农户旱涝保收,这就要求龙头企业需要雄厚的沉淀资本,提高抗风险能力。
泗洪县委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强引导农户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探索价格保险机制。
重岗街道办负责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近期已联系大户、合作社、收购商,将上门设点收购,并计划对因路途遥远造成的运费差价进行补贴。同时,在法律、政策容许范围内,积极帮助薯农实现利益最大化。
栏目主编:顾万全
本文作者:新华每日电讯郑生竹赵久龙
文字编辑:查睿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