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声泗阳县委书记马伟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打造

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④

中办、国办最近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意见》,为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提供路径依据。近年来,泗阳紧抓列入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机遇,持续完善县域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取得较好的实践成效。

“十三五”期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突破亿元、亿元大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累计提升8.38个百分点,摘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中国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县、全国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等一批“国字招牌”;截至去年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63.5%,地区生产总值近亿元,工业投资、工业增加值、工业开票销售等保持高位增长,县域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百强县第位,获评年度市高质量考核第一等次、省推进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的喜庆之年,是深化落实“十四五”规划、推动现代化建设迈向深入的重要一年,也是奋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起步之年。泗阳将聚焦“四化”同步集成改革,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要求,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和安全需要,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攻坚克难,在新征程上全力打造乡村业态最美、城市品质最佳、产业循环最畅、生态环境最优、文明程度最高、幸福指数最强的“千里运河最美县”。

聚焦城乡融合

加快全域空间规划布局提优

遵循城镇化发展客观规律,加快构建等级规模合理、空间分布有序、特色优势互补的城乡发展体系。

推动空间规划“一体化”。精心编制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健全完善“四化”空间布局,优化“三生”空间衔接,科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实现土地增量与存量空间的有效统筹。加强国土空间要素综合管理和利用,探索建立“白地”规划弹性导向,制定战略留白用地举措,为现代化建设创造更多发展空间。

推动城区板块“多元化”。依托“一河两岸三城四区”的城市发展布局,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抓好中心城区“南跨、北展、西优”,扎实推进畅通城市、卫生城市等“十个城市”建设,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架构、明确片区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发展动能,推动城市精明增长、紧凑发展。

推动乡镇发展“特色化”。按照“一镇一特”发展方向,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多规合一”,集中力量建设2个乡村振兴示范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特色镇。加快王集、新袁两个小城市建设,全力抓好路网构建、生态优化、农房改善等工程,强化“卫星镇”对城市功能的补充和支撑作用,打造镇区规模相对较大、经济实力相对较强的县城副中心。

聚焦产业赋能

加快经济增长核心引擎提速

坚持一二三产联动、“工农旅商”协同,全力延展县域实体经济价值链,以更优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经济稳步增长。

夯实工业基础。围绕“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核心任务,持续优化“2+3+N”主导优势产业体系,立足“快增”“快转”进一步做大总量、优化存量,推进高端纺织和绿色家居两个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医疗健康三大优势产业特色化发展。着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和创新项目,提升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水平,优化产业配套半径,加快产业链整体升级。

提升农业质效。坚决扛起“菜篮子”“米袋子”责任,一体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着力壮大设施花卉、工厂化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强化本土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家庭农场等主体培育力度,持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智慧化水平,推动“”农业产业量质齐升,培育一批“苏”字号“国”字号农业品牌。

加快服务业蓄能。深入实施服务业“投资提速、企业登高、集聚区倍增”三大行动计划,推动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化发展,商贸、旅游、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加快五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积极探索数字经济、共享经济、舌尖经济等新经济形态,培育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

聚焦功能完善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档

聚焦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全面推进基础设施补短强弱,让泗阳城市的发展硬件过硬、底气更足。

建好筑巢引凤大平台。深化“一区多园”改革试点,做强省级经济开发区,做大南北共建吴泗合作园区,做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做特6个乡镇(街道)特色园区,加快打造层次清晰、功能互补的9大园区框架体系。加快完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严格落实项目准入退出、安全生产监管等制度,不断提升园区可持续发展的承载力。

完善综合立体交通网。发挥高铁、高速、运河等畅通畅联的交通优势,持续推进桃源大桥、泗水大道、省道等重点交通工程,依托京杭大运河泗阳港构筑完善集疏运体系,促进“公铁水空”多式联运有效衔接,缩短泗阳与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时空距离。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村居公交运行网络,加快打通“区域网”“断头路”,实现外部国省干道围合通达、内部大街小路便捷通畅。

延伸基础设施服务圈。全面提升城乡信息化水平,加快新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物联网建设。优化城乡管网布局,结合城市更新、道路改造、河道治理、地下空间开发等,加快综合管廊建设。常态抓好书香城市建设,科学布局文体设施、居民共享空间等,推动城区“10分钟健身圈”“15分钟公共服务圈”全覆盖。

聚焦民生幸福

加快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快布局教育医疗、康养健身、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配套服务能力。

探索富民增收新路径。积极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壮大行动和农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加快推进“家门口就业”“四个一批”暖心就业援助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国家和省市级创业园区、创业示范基地,稳步提升就业规模和创业质量,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省市目标以下。

保障“医教康养”高水平。以巩固“两在两同”建新功行动成果和加快推进年度为民办实事工程为统揽,持续优化普惠性幼儿园和中等规模学校建设布局,继续推进重点医疗机构提级进档,科学规划建设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加快未成年人“一站式”综合保护中心建设,全力保障“一医一教”“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供给。

做优农房改善“后半篇”。坚持把农民住房条件改善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推广应用“竞价择位”“地票房票”两大特色做法,推进农房改善项目从“统规代建”向“统规自建”过渡,并与“四好农路”、美丽宜居乡村、特色田园乡村和环境整治等工作一体谋划,让更多群众从“住有所居”到“住有优居”。

聚焦绿色增值

加快美丽宜居家园内涵提质

坚决贯彻“两山”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一体推进城乡颜值和内涵“双提升”。

打赢“水土气”三场硬仗。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场硬仗”,充分发挥大气“点位长”、河道“断面长”作用,大力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省考断面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土壤污染防治行动,确保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超82%、地表水省考以上断面达标率%,加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做好“文绿美”三篇文章。充分放大“文水绿”城市特质,加快文明诚信高地建设,大力实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专项行动,统筹城区“八湖八河”控源截污、岸线保护和水体净化工程,不断完善城市建成区文明、绿色、生态网络,确保年内龙窝潭、淩湖、六塘河等3个生态安全缓冲区成效初显,文明城市、水秀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取得新进展。

突破“红黄绿”三大瓶颈。扎实开展园区低效用地和闲置厂房清理盘活,大力实施企业清洁生产、循环改造、绿色示范创建等专项行动,系统谋划建立生态产品调查监测、价值评价、经营开发、保护补偿等机制,坚决守好土地效益“底线红线”、单位能耗“示警黄线”和生态容量“发展绿线”,全面展现“运河三千里、最美在泗阳”的生动画面。

聚焦改革创新

加快四化同步集成改革提级

以全域视野推进“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创新城市。

打造廊道“金腰带”。聚焦“两河洲、桃花源、泗水流、阳春驻”形象定位,持续实施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个十百千万亿”工程,优先布局宅基地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示范镇村创建等改革试点,打造“最有颜值、最有底蕴、最有故事”的黄河故道泗阳段。

完善城市“数据端”。全面落实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规划,精心推进“智慧泗阳”“泗阳数据库”建设,拓展“我的泗阳”APP应用功能,推进数字城管、指挥调度、治理联动“三合一”,实现“一屏观全城、一网管全城、一端惠全城”。突出抓好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农贸市场等重点难点区域管理,铁腕“清零”违章建筑,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信用监管体系,争创省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畅联要素“流通链”。深入实施公共空间融合治理2.0版,围绕清理回收集体土地、废旧厂房、镇区拆改空地等,积极探索空间规模指标与其他用地指标组合流转,不断增强资产增值收益和土地规模效益。推动宅基地改革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有效衔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耕地占补平衡,实现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赋能。

(马伟系泗阳县委书记)

延伸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gx/1344.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