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特稿
中国江苏网讯省长吴政隆26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既实事求是回顾总结过去五年工作,又以新坐标、新视野、新理念展望未来、部署工作,其中频现新亮点。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出席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和列席会议的省政协委员,请他们畅谈在现场聆听报告的感受。
1.关键词:“中国制造”扬子江城市群试点
突出抓好智能制造,积极申报“中国制造”扬子江城市群试点。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市长史立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申报‘中国制造’扬子江城市群试点”,这是实现扬子江城市群经济发展高质量的具体谋划,是推动沿江八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对泰州来说也是重大机遇。近年来,泰州积极推进企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化改造,成为全国首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城市,去年共实施企业智能化改造项目个、新增工业机器人台。下一步,泰州市将对照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的要求,实施企业互联网融合提升和智能制造发展工程,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到年,力争建成智能车间个,累计新增工业机器人0台以上,为把扬子江城市群发展成为全省经济的“发动机”和增长极贡献“泰州智慧”。
2.关键词: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
积极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研究编制全省高技术发展计划,努力突破引领性原创成果。
省人大代表、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和科技大省,应该在引领性原创成果方面有所突破。江苏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高校数量和水平在全国领先,知名的科研院所也不少,各方面政策也在进一步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要素向江苏集聚。从这个目标中,看出了省委、省政府的布局前瞻性,不仅仅是为了江苏未来五年至十年的发展,而是要对未来二十年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3.关键词:深化“不见面”审批服务
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和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动江苏政务服务网向基层延伸,逐步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全面实现“”目标。
省政协委员、省编办主任俞军:去年以来,我省着力打造“放管服”改革升级版,把“不见面”审批服务作为重要抓手,努力使其成为全省普遍的制度安排,做到“不见面”是原则、见面是例外。截至去年底,省、市、县三级行政机关公布“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11万项,省级98.8%、设区市平均98.1%、县(市、区)平均98.2%的审批服务事项能够网上办理。目前来看,“不见面”审批服务实现了“形”到位,还需要在“神”上下功夫,真正推动办事高效便捷。下一步,将加快推进“不见面”审批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与“放管服”改革深度融合,切实增强改革的集成效应。
4.关键词:加快迈入“高铁时代”
加快连淮扬镇、徐宿淮盐等高铁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盐通、苏南沿江、沪通二期、沪苏湖、通苏嘉等项目,大力推进北沿江高铁和宁淮铁路项目并力争早日开工,积极推动京沪通道第二连接线规划建设。
省人大代表、盐城市政协副主席孙大明:今年1月16日,设计时速公里、连接“南沿江”和“通苏嘉”的盐通高铁在盐城正式开工建设,盐城人民真是欢呼雀跃。工程建成后,盐城至上海将实现1小时通达。“十三五”期间,盐城市将建成高铁客运专线公里以上、客货共线公里以上,加快迈入“高铁时代”。目前,范公堤高铁综合交通枢纽已全面开工建设,盐徐、盐连、盐通、盐泰锡常宜等高速铁路将在这里交汇。
5.关键词:生态保护引领区和特区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全面实施山水林田湖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加快建设长江生态安全带、宁杭生态经济带、江淮生态大走廊和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保护特区。
省人大代表、泗阳县县长马伟:加快建设生态保护引领区、生态保护特区,是创新突破、典型引路、提升生态保护水平的关键性举措,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协调并进的决心。未来,我们将围绕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目标,持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坚决打赢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加快建设天更蓝、地更绿、水更净的美丽新家园。坚定不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穿“新鞋”、走“绿道”,做好“生态+”文章。
6.关键词:大气污染防治
深化大气污染防治行动,重点实施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
省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副主任朱晓东:江苏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在治理大气污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尤其是实施“”专项行动,采取了空前的举措严格削减大气污染源,取得了明显成效。这一两年来,空气质量比以前好多了,蓝天白云也比以前多多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把大气污染的治理放在第一位,也提出了相应的举措,特别是“”专项行动这个平台,得到了政府部门、学者和社会的广泛赞同。希望制度定下来之后,一定要持之以恒做下去。
7.关键词: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条以上,两年基本消除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县城以上饮用水水源地问题隐患全部整治到位,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
省人大代表、省水利厅防汛抗旱督察专员刘丽君:我省提出“扎根长江、依托三湖、江水北调、南济东引”指导思想,在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以规划为依据,以工程为支撑,注重科学布局、合理选址,注重源头保护、水质保障,把水质优良的湖泊、水库作为储备水源优化保护。我省将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年全面完成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建设。同时,继续大力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建设,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进程,实现城乡供水同源、同网、同质。
8.关键词: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着力解决学前教育资源不足、中小学生课外负担重、课外机构不规范办学、教师短缺等突出问题,积极营造健康的教育生态。
省人大代表、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报告指出的问题可谓一针见血。中小学生课外负担过重主要是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是来自于教育自身,第二个是来自于社会。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从教育自身来说,要立足于推动“适性评价”,引导教育“瘦身”行动。针对社会因素,首先要推动教育的均衡,引导“就近入学”政策落地,建议推广以名校带弱校、以老校带新校的集团化办校、联盟办校等举措,推动教师资源的流转、盘活、共享以及课程资源的共享、辐射。
9.关键词: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
推进住房租赁市场试点工作,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让人民群众住有所居。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中央创新区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胡拥军:租购并举住房制度对吸引外来人才,特别是对新就业大学生来说是实打实的红利。南通在17平方公里的中央创新区一次规划、分期建设万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同时建立亿的科创人才基金,营造对科技型项目和高层次人才的“强磁场”。人才公寓内既有两室两厅两卫一厨、三室两厅两卫一厨的套房,也有主要供给新毕业大学生的单身公寓,前者以销售为主,后者全部租赁使用,两类房源的售价和租金均明显低于市场价格,且均为精装修,做到“拎包入住”。
10.关键词: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省人大代表、南通市港闸区唐闸镇街道高店社区党总支书记秦菊香:当前,由于工作压力、家庭矛盾以及各种社会问题的影响,一些人的心理疾患增多或者心理失衡。如果不及时疏解,会影响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甚至出现个人极端暴力事件。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应该是社会治理的重头戏,亟需专业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化人士,帮助社区居民疏导情绪,从源头化解心理问题。希望我省加强人才培养培训,尽快让专业社会工作的服务延伸到社区每一个角落。
11.关键词:城市社区助餐点全覆盖
加大助老助残力度,新建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0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城市社区助餐点实现全覆盖。
省政协委员、省民政厅副厅长戚锡生:我省有多万老人,其中万老人在80周岁以上,80周岁以下还有部分失能老人。这两部分老人,是养老的刚需人群。在城市街道、大型社区建设日间照料中心,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日间养老服务,受到老人普遍欢迎。今年是我省在城市建设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的第三个年头,明年年底此类养老服务载体将覆盖全省所有城市街道。助餐是老人们最迫切的养老需求,因此我省大力建设城市社区助餐点,行动不便的老人还可以享受送餐服务,特困、失能、高龄等困难老人能得到政府补贴。
12.关键词:加强城市“双修”
改善居住环境,加强城市“双修”,开展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多层老旧住宅加装电梯等适老化改造,建成个省级宜居示范居住区。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雨花台区区长李世峰:无论是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还是老旧住宅加装电梯,都是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目标,补齐民生短板。雨花台区今年安排了20多个老旧小区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实施过程中将更加注重“以人民为中心”;更加注重以全球视野“对标找差”,促城市精细化建设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同时,在南京率先完成“多规合一”“一张蓝图”试点工作基础上,高标准推进“城市双修”,在治理“城市病”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需要。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杭春燕王世停
林元沁王梦然王拓郁芬汪晓霞
徐冠英吴琼黄伟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