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行在素有“平原林海,世外桃源”美誉的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既有奥林匹克生态公园和城市森林公园这样标志性的大公园,更有散落全县的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和绿地,市民步行10分钟即可进入绿色空间,享受不一样的城市生活。
近年来,泗阳按照绿地系统规划,持续实施“生态进城、身边增绿”行动,做到非硬即绿、见缝插绿、应绿尽绿。对老城区改造增加建筑红线退让范围,建设“口袋公园”。新建扩建运河风光带、泗水河公园、体育公园、小西湖绿地、瑞禾园绿地、亲水园绿地等公园绿地80多处,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绿地面积、公园绿地面积分别为.18公顷、.71公顷、.36公顷,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50%、41.51%、14.45平方米。
明确定位系统规划
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科学合理的规划。泗阳围绕建设一个“水清、岸绿、景美”的苏北水乡来打造园林城市,为了突出绿的生机和水的灵动,实施“清流入城、碧水流动、活水绕城”工程。
该县对城区“八湖八河”进行控源截污、岸带修复和水体净化,将河道整治与景观绿化建设深度结合、同步推进,采用生态驳岸、植物净水等方式,打造水绿交融、景美游畅的景观体系及生态休闲景观样板河道,让清澈之水长流、滨河风光常驻。
大运河风光带、泗水河风光带、泗塘河风光带先后建成,让市民步行10分钟即可望见潺潺流水。其中,奥林匹克生态公园位于城市绿轴线上,由山体、湖泊、河流构成,山体郁郁葱葱如森林般茂密,湖水清澈,夏季翠荷如盖、亭亭玉立,同时配置公园市政和休闲设施,设置亲水栈道、自行车道,形成水循环、路循环,织就了一张人与自然、绿水交融的网络。城市森林公园也位于奥林匹克生态公园同一轴线上,政府拿出城市中央黄金地段,为市民构筑了一座城中绿色氧吧。此外,还有运泽园、天水园、清怡园、五里湖湿地公园,精巧而别致的游园广场科学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
精心设计拓展功能
紧扣“能给一个城市留下乡愁记忆,能让市民享受最好服务”设计理念,泗阳在新改扩建公园绿地中,充分体现“泗阳大果园”区域特征,建设了以“桃园、李园、杏园、石榴园、棠梨园、栗园、桑园、枣园、柿园”等为重点、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游园和街头绿地80多处。
“江苏生态大公园”是省委省政府对宿迁发展的定位,建设泗阳“大果园”是对这一定位的呼应,通过天水园“枣园”、京宁名居“栗园”、聚宝公园“桑园”、前进社区城市之家“柿园”、红光社区城市之家“杏园”、詹庙社区城市之家”李园”等为重点的9个“果园公园”的建设,为市民留下更多的记忆和乡愁。
泗阳还围绕“彩化城市”建设目标,对城市绿化进行彩化专项设计,花瀑、花海、花境等多种姿态形象摆布,落叶、彩叶、常绿等多种树木搭配种植,平面、垂直、立体等多种造型协调融合,勾勒出林相立体化、森林色彩化、视觉美观化的景观效果。
通过对桃源北路、长春路、人民北路行道树进行改造,形成具有季相变化、横纵各异、远近不同的景观道路,漫步其中、步移景换,随时给人以亦静亦动、亦隐亦现的美好享受。
在建设园林绿地的同时,泗阳县深入推进公园综合功能提升,在城市各类公园绿地中根据具体情况增加功能设施,有效拓展不同年龄段市民的活动需要,目前共设置各类服务性功能设施14类多组。
其中,在森林公园、天水园、瑞和园等公园绿地设置篮球场5个、羽毛球场7个、小型轮滑场地2块;在北京路街头绿地、淮海路街头绿地、京宁名居绿地等添设小型体育健身器材;在生态公园、瑞和园、聚宝公园、清怡园等建设小型游乐设施等;在森林公园、运河风光带、市民广场、行政服务中心等公园绿地内设置漂流书屋;在天水园、生态公园设置文化小舞台;在淮海路街头绿地、京宁名居绿地、桃园等设置棋盘座椅。
结合文化丰富内涵
泗阳有年建县史,公元前年西汉王朝在泗阳设立泗水国,与徐州的楚国、扬州的广陵国并列为江苏境内三大诸侯国。为呈现这段厚重历史,泗阳在县城西南和东北两个城市主出入口公园绿地,设置了以泗水王陵遗址出土文物“铜马车、铜鼎”原型为主体设计的雕塑小品。
泗阳过去的工业主要以酿酒和绢丝为主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原有的泗绢集团和众兴酒厂都进行了搬迁重建,为了让泗阳子孙后辈记住这段工业历史,在搬迁后的泗绢集团和众兴酒厂旧址上,建立泗绢集团和众兴酒厂旧址公园,以两个企业生产的产品为创作原型,打造一系列剪影式趣味小品,沿用企业原用的工业材料和后现代设计语言来表达景观特色,深化乡土情结。
泗阳还坚持走节约型园林绿化道路,合理布局乡土树种在公园绿地、道路绿化中的应用,乡土树种的组团造林,丰富了绿化品种的植物群落,塑造出独特的城市公园景观,彰显特有的历史文脉和地域文化特色,达到了自然美、生态美、人文美的统一。目前,利用乡土树种达40多种,如泗水大道在改建过程中,考虑其生物多样性,将两旁原有的乡土树种枫杨、桑树、旱柳、刺槐、构树、楝树全部保留,使“乡土”个性和节约利用成为泗阳园林绿化的品牌特色。
今后,泗阳县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精心、精细打造生态优美、精致宜居、特色鲜明的生态园林城市,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