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记者张碧晴)建筑业是宿迁市传统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当前,宿迁市建筑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想在建筑业现代化发展的大潮中勇立潮头,就必须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为深入贯彻国务院、省政府出台的建筑业改革发展意见,加快我市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近日,宿迁市出台《宿迁市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实施意见》),围绕“六增六强”相关要求,以提高建筑业整体水平为目标,以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为核心,以培育优势骨干企业为基础,以拓展外埠市场为重点,加大对建筑业企业扶持力度,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水平,全力打造“宿迁建造”品牌,着力壮大产业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建筑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的跨越,为建设“强富美高”新宿迁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改革提升“宿迁建造”水平
船到中流浪更急。当前宿迁建筑业面临的发展态势也如此。
产值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较低,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企业思想观念落后,企业创新能力步履维艰,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市场竞争力不强,开拓外埠市场难度加大,营改增改革致使大量资金流失外地等等,这些问题都影响着我市建筑业的高质量发展。
先来看一组数据: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9亿元,宿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4亿元,同比增长11.21%,宿迁占全省比重2.70%;年上半年,全市完成建筑业总产值.89亿元,同比增长25.18%。
乍一看,我市建筑业总产值不断增加,涨势喜人。但放眼全省,年,宿迁的建筑业总产值仅占全省比重2.70%,而南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1亿元,占全省总量24.82%;扬州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亿元,占全省总量11.84%。
承认差距才能迎头赶上。面对差距,宿迁建筑业向改革要动力。
年是我市建筑业改革的关键之年,也是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的起步之年。未来三年,宿迁建筑业将紧紧围绕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科技跨越“三条主线”,明确市场规模、产业调整、品牌创建“三大目标”,实现产业规模由小变大,施工队伍由弱变强,业务领域由单一向综合,生产方式由传统建造向绿色智能,市场拓展由内向外“五大转变”,着力在打造“宿迁建造”品牌上下功夫。实施培企扶优、招大引强、品牌创建、市场培优、创新引领“五大工程”,实现“”产业目标,即力争建筑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全市特级资质企业达3家、一级资质企业达40家,建筑从业人员突破50万人。实施精品工程创建,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争创“鲁班奖”“国优金奖”等国家级优质工程项目3个,建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3家。
实施“品牌创建”工程,着力提升“宿迁建造”水平,是宿迁建筑业强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实施意见》明确,对独立总承包工程获得“鲁班奖”“大禹奖”“李春奖”等奖项的建筑业企业,奖励万元;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奖励50万元;获得“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的,奖励30万元;获得省“扬子杯”的,奖励20万元;获得省级标准化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工地的,分别奖励15万元、10万元、5万元。同时,开展“鲁班奖”“国优奖”等奖项创建活动,争取早日实现宿迁本地企业“鲁班奖”零的突破。
强筋壮骨做大做强建筑企业
据统计,我市共有家建筑企业,从总承包资质等级数量来看,具有总承包特级资质1项,具有总承包一级资质26项,具有总承包二级资质项,具有总承包三级资质项,一级以上资质仅占总量的2.07%,二级资质占13.66%,三级资质占84.27%,我市建筑业企业低资质企业占据最多。由于缺少高资质企业,尤其是特级、一级企业,在项目招投标中缺乏核心竞争优势,优质工程建设项目基本都由苏南、上海、浙江、中字头企业承建。此外,年,全市建筑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家,仅比年增加9家,尚无超亿元的企业,缺乏规模大的企业引领带动作用。
显然,无论是企业竞争力,还是企业规模,当下的宿迁建筑业都处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关键时刻。实施“培企扶优”工程,扶持建筑业企业做大做强,是宿迁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为“培企扶优”工程的重要对象,宿迁华夏建设(集团)工程有限公司正从一级迈向特级。
说起华夏集团,很多人感到陌生,但京东商城云数据处理中心、康师傅(宿迁)饮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凤凰美地安置小区、霸王举鼎人防工程、运河文化城体育场馆等项目都是该公司的代表作品。所承建的施工项目屡获“全国AAA级文明工地”、江苏省“扬子杯”优质工程奖等荣誉称号。
特级资质是我国建筑业资质标准的最高级别,被誉为建筑业的“最高通行证”,是衡量建筑企业整体实力的主要指标,也是一个地区建筑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取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不仅代表着综合实力强、信誉优,也意味着可以拓展更加广阔的市场领域,提高企业在建筑领域的竞争力。”谈到“升特”,华夏集团董事长夏方军自信地说道:“我们企业今年年底就能把特级资质拿到手,市委市政府还对‘升特’的企业有万元的奖励,这对我们来说是奖励更是激励。”
夏方军提到的万元奖励便是我市培育旗舰型建筑业企业的重要表现。“企业新获得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一级资质的,分别给予企业一次性奖励万元、30万元。”市住建局副局长刘新介绍说,在培育旗舰型建筑业企业方面,调整我市现有建筑业企业资质结构,引导施工总承包企业不断提高资质等级,支持建筑业企业整合重组、合资合作,形成规模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60%以上的建筑业经济总量集中在特级、一级资质企业。积极支持企业申报高等级资质,在资产整合、权证确认、财务管理、科技进步等方面给予专门辅导,制定配套政策。
在做大做强本土建筑企业的同时,我市还实施“招大引强”工程,以此来构建建筑企业产业集聚地。《实施意见》指出,支持建筑业企业总部基地建设,对全市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和专业承包一级资质企业申请总部基地建设的,各县区政府(管委会)优先供应土地。积极引进施工总承包特级、一级资质企业,对注册地迁入我市的市外建筑企业,按其迁入当年在我市统计的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以上的,奖励10万元;达到10亿元以上的,奖励20万元;达到20亿元以上的,奖励50万元;达到50亿元以上的,奖励万元;达到亿元以上的,奖励万元。
创新引领着力增强内生动力
伴随着时代发展,劳动密集、环境恶劣、污染严重,这些词语将不再是建筑业的代名词,一场建筑业革命正在徐徐拉开序幕。
建筑业的改造提升,最红“明星”,当属“装配式建筑”。
为加快推进我市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根据《省政府关于促进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苏政发〔〕号),我市研究出台了《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实施意见》(宿政发〔〕号)。年,我市成功获批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两项,分别为泗阳县双语实验学校校园提升改造项目一期和泗阳县实验初级中学教学楼、科技馆及东校区二期宿舍楼,共获得省级专项资金万元;获批省级部品生产类示范基地1个(江苏华江泗阳现代建筑发展有限公司)。
“建立装配式建筑应用奖励激励机制,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各类国有投资项目应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建设。对获批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基地给予50万元的财政资金补助;对获批省级建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建设单位20元/平方米的资金补贴,单个项目最高不超过万元。”刘新介绍道。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加速推进装配式建筑是我市实施“创新引领”工程的具体表现,此外还有调整资质承包范围、积极开展全过程咨询服务、稳步推进工程总承包试点、加强技术研发应用、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及健全建筑技能培训及竞赛等方面的创新举措。
《实施意见》还明确要实施“市场培优”工程,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即优先合同价款支付、简化各类保证金缴纳、提供金融税收支持、创新招投标监管方式、加强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开拓外埠市场及鼓励企业构建战略联盟。
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要求。“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意见》出台之后,我们必须扑下身子抓落实,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细化工作措施,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力以赴育强企、抓转型、树精品,推动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刘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