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网讯“说实话,请贫困户给党员冬训班授课,这可是开天辟地头一回,听的效果那叫一个好啊,太受教育了!”3月6日,泗阳县南刘集乡石渡村的党员冬训会刚结束,走出课堂的村民沈顶快言快语道。贫困户怎么会成为“冬训讲师”?
南刘集乡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在全省率先给脱贫户颁发“自强不息”奖,激发贫困户自强自立、主动脱贫的热情。为确保贫困户年全部脱贫,该乡党委创新思路,结合党员冬训,请已经脱贫的陈复喜、刘海涛担任乡党员冬训宣讲团“编外讲师”,到各村巡回授课,全面营造自强不息、“志富”光荣的浓厚氛围。
6日9时许,石渡村的沈顶、张永霞等50多名党员,从四面八方聚集到村部,参加一年一度的党员冬训。此时,乡农业技术专家尹敬学正在宣讲春季田间管理知识。可当大家看到本村的贫困户陈复喜和邻村的贫困户刘海涛坐在授课席上时,都倍感纳闷:“他们怎么会坐上授课席?”
就在大家疑惑的当儿,尹敬学的课讲完了,只见村党支部书记沈正兴拿起一张纸念道:“年以来,我们乡有10个贫困户获得‘自强不息’奖,陈复喜和刘海涛都得了‘自强不息’奖。陈复喜是本村人,他在家庭遭受灾祸的情况下,不向命运低头,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刘海涛父子利用靠近众王公路的优势,开动脑筋创办洗车修车门市,脱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曾经的贫困户,究竟是如何脱贫的,下边就请他们给我们讲讲。”
沈正兴话音刚落,陈复喜就开口了:“我,大家都认识。年,我腿跌断了,不能动;没两年,儿子陈彪的膀子也跌断了,不能外出赚钱。成了贫困户之后,我一不等,二不靠,主动跟人家学养猪,学种雪菜……两样加起来,一年收入八九万。我的体会是,遇到困难,不要被吓倒,办法总比困难多。”
“我叫刘海涛,前些年,我在读书,父母身体不怎么好,一家人靠政府低保过日子。常言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父母利用住在路边的优势,就在路边开了个洗车门市,又让我学习修车技术,开了个修车门市。去年,乡里小额贷款支持我扩大门面,又招了六七个人。收入稳定了,低保户的帽子也被脱掉了。穷困都是闲出来的,高薪都是忙出来的。人闲,没有人送钱给你用的,只有靠自己努力,才能过上好日子……”
党员冬训,请曾经的贫困户担任党员冬训宣讲团讲师,大家听了耳目一新,效果也非同一般。谈到参训收获,张永霞说:“陈复喜、刘海涛两人自立自强,起早带晚吃苦做事,我听了非常受启发,靠吃低保永远吃不出富裕。要改变命运,还是要靠自强自立;幸福生活,还是要靠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张耀西陈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