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
记者孙亚丽: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两百五十八亩的美润蔬菜基地,原先这个地方进行的是传统的稻麦轮作,经过开发和土地流转之后呢,就建成了现在的新型蔬菜基地,不少的低收入户呢,也在这个地方实现了脱贫,那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去听一听他们的脱贫故事。
美润绿色蔬菜基地位于省道东侧的史集街道史集居委会,带动常年务工农户超人,不少低收入农户通过在蔬菜基地工作,走上了脱贫的道路。
记者孙亚丽:我们现在呢就进入到大棚的内部,外面呢是零下四度,大棚里是非常暖和的,像这样的一千平米的大棚,现在主要种植的是芹菜,而这个大棚的主要管理人员是万自珍。她也是在这个大棚里实现了脱贫。好我们现在阿姨正在工作我们来看看。万阿姨您好,咱现在在进行什么样的工作呀?在给芹菜施肥呀,像这一千平米的话要多久能施完?
万自珍:四五个小时。
记者:四五个小时您感觉这个工作量自己受得了吗?
万自珍:还可以,还算是蛮轻松的。
万自珍23年前从云南嫁到了史集街道,和丈夫两人育有三个孩子。在她休息的间隙,我和万自珍聊起了家常,她说前些年是他们最难的时候,孩子上学需要钱,老人生病需要钱,而家中只有万自珍的丈夫一个人上班。
记者:像您以前啊不在这边上班的时候干些什么工作呢?
万自珍:像以前啊,在家务农,在家种田吧。
记者:那个时候就感觉经济这一块怎么样呢?
万自珍:感觉经济还是很困难的,小孩子都念书都没钱,反正这下子小孩子不念书了要好一点,又都能做一点活,家里还有一点补助。
休息十分钟左右,万自珍又开始施肥工作,我也跟着体验了一把。
记者:我手里拿着的这个叫什么呀?
万自珍:这叫锥棍。
记者:锥棍是吧那像我的话应该怎么使用它啊?
万自珍:你就朝下这样锥一下子。
记者:奥就这样锥一下。
万自珍:锥一下再拿起来再拔出来,然后再一施(肥)这样子。
记者:那像我这个戳这个洞的话有没有要求啊。
万自珍:嗯这个没有什么要求,有的呢就要深度深一点,有的就不用那么深,这个就浅一点就可以了。
记者:是不是我要把它戳成一条线啊。
万自珍:你看,这样子,一条线那也很好,不锥成一条线也行锥成一条线就好(施肥)一点。
记者:像这个就和我们以前用锄头,然后给它锄一个洞,然后再把肥撒进去是一个道理。
万自珍:嗯嗯对对,那一回事,现在这种方式我觉得更省劲一点。对,省劲一点。
虽然说省劲了,但是一个小时干下来我还是觉得很累。大棚里的温暖也变成了“炎热”。
记者:像我们这个大棚里面,我进来之后是感觉挺暖和的,那它到中午的时候能达到多少度呢?
万自珍:晌午能达到三十多度。
记者:那时候人是什么样的?
万自珍:哎呀汗流浃背呀浑身是汗啊,就要脱了衣服就要脱下来了。要不就不能干了在这里面。
记者:那其实干这个也还是有点辛苦的。
万自珍:嗯,也是很辛苦很辛苦。
记者:那您觉得值不值得?
万自珍:很值得经过自己劳动努力来赚钱,心里很舒服的。
记者:嗯,能过上好日子。
万自珍:对,很好。
在跟着万自珍一起工作的间隙,她告诉我现在的日子真的很美。
记者:那像您在这里工作的话,那每个月能拿多少钱呢?
万自珍:能拿一千六七一千四五。
记者:您对这个工资您还满意吗?
万自珍:还满意的,很满意的。
记者:像您家里面的话,还有谁在外面工作吗?
万自珍:那就是我老公在外面。
记者:那像家里的叔叔一个月能赚多少钱呢?
万自珍:两三千块吧。
记者:三千块钱顶多的是吧?
万自珍:对。
记者:那这样下来的话,您一家一个月的收入也在四五千这样子是吧一个月?
万自珍:对。
记者:咱家还挺不错的。
万自珍:不错的。
我给万自珍家算了一下,她和丈夫两人月工资左右,再加上光伏分红一年几百块、土地种植收入和政府的帮扶,一年下来自家的收入也能轻松跨过了六万大关了。说着讲着就到了十一点半下班的时间,万自珍和同事们也收拾一下准备下班了。
记者:像您家的话离这里有多远呢?
万自珍:有五里路不太远。
记者:骑电瓶车多久就能到了。
万自珍:骑电瓶车十来分钟就可以到了。
记者:那还挺方便的。
万自珍:方便方便。
记者:对那回家之后家里的事情(可以做吗)?
万自珍:回家之后在家里收拾收拾还能照顾到家里,在这近处很方便,所以我们还一直想干下去。所以很想在这边一直干下去。
和万自珍在一起干活的嵇秀方也是一名低收入户,下班了她也收拾着准备回家,她家就在基地旁的集中居住点上。
记者:像您家里距离这里有多远啊?
嵇秀方:不远几分种就到这里了,(一路)都学校一路都好走。
记者:挺方便的。
嵇秀方:方便就是说在这里做活不近嘛,能赚到一份收入,能赚到一份收入,很高兴。
记者:您感觉幸福吗这样?
嵇秀方:幸福。
据悉,史集街道通过产业带动、产业富民和政府政策性帮扶以及兜底保障,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成效。
史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时翔:我们史集街道十三五期间的,建档立卡户是户人,其中一般脱贫户是户人,低保脱贫户是户人,五保脱贫户是户人。双渡村通过我们的产业扶贫以及公共空间治理,实现经济集体收入是七十五万四,我们民主村是五十七万五所以这两个省级经济保障村也全部实现了脱贫。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一份收获,一份喜悦。在和万自珍一起工作的过程中,我看到了她身上那份吃苦耐劳的精神,即使很累也从不抱怨,只是安静地努力着。她跟我说了很多话,印象最深的一句是经过自己努力劳动来赚钱,心里很舒服。是啊,心里舒服了,日子才能越来越敞亮。经过困苦,迎来芬芳,万自珍倍加珍惜,在蔬菜基地上也会不断奋斗,用自己的双手绘出美好生活。采访最后看着她骑车离开的背影,我心里肃然起劲,心里祝福万自珍和她的同事们一定要狠狠的幸福!
(泗阳县融媒体中心记者/孙雅丽魏红编辑/徐徐庄密)
(本条新闻版权归泗阳县融媒体中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