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代表声音

北京湿疹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无论是挖掘传统产业的潜力,还是激发新兴产业的活力,都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为深入推进“‘四化’同步·改革有我”代表主题活动,以“我献策”的实际成效服务“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建设大局,6月21日,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主题,组织召开首场献策会。现整理发布代表献策发言摘要,让我们一起来倾听新型工业化建设尤其是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代表声音”。

完善支持政策为企业科技创新赋能

省人大代表、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总经理陆惠芬

科创环境是“软实力”,需要“硬政策”来托底。作为一名企业负责人,我深切感受到宿迁科技创新政策扶持带来的实惠。当前,区域科技竞争愈加激烈,而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带动性和影响力也愈发明显,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财政赋能,提升科创支撑力。进一步强化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产业引导资金作用,对引导资金的门槛适当降低;继续扩大“苏科贷”的资金池,加大贷款投放力度;积极引导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投向科技创新,努力形成多元化、多渠道的科技投入体系。

强化金融赋能,提升科创引导力。深化科技金融融合发展,构建科技金融产品服务体系,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向科技创新领域。

强化产业赋能,提升科创转化力。既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也要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现创新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并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探索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创新联合体,加强科技界和工业界的合作。

强化人才赋能,提升科创原动力。完善现有人才政策,研究制定深化产才融合集成政策,探索设立人才创投基金,降低人才政策补贴门槛,打造人才集聚的最强引擎。加大科技优惠政策落实力度,出台高层次人才个人所得税减免政策等。

加快科技综合体提档升级

市人大代表,宿城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赵益飞

我市现有科技综合体仅仅解决了“有”的问题,尚无法满足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在“用”上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围绕我市“十四五”时期创新型城市建设总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标准上建设一批载体平台,推动全市科创载体提档升级。

聚焦产业抓创新,促进科技综合体提质增效。引导西城大厦等科技综合体提档提质,着力建设一批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五链一体融合”的地标式科技综合体。同时招引一批创新能力强、产业促进作用明显的科技型企业落户科技综合体,打造我市“科创森林”。

聚焦人才求突破,加快科技综合体人才汇聚。建立健全产才融合机制,实现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健全“双招双引”机制,联动开展引才、引智、引资。深入推进产业研用深度融合,探索共建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联络机制,加强综合体内企业人才需求摸排、人才对接引育、人才项目帮办。

聚焦服务强保障,激发科技综合体创新活力。强化科技、财政、投资、税收、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协同、衔接、落实,提供“一站式”政策、投融资、技术、人才等服务。此外,吸引以科研团队为主体、社会资本参与的新型研发机构,提高“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市级高新区”孵化链条建设水平,增强创新资源集聚能力。

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助力企业自主创新

市人大代表,泗阳县科技局副局长、三级主任科员时利民

科技服务业是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科技创新生态圈中,它发挥的是高效促进供需对接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不断完善和优化,却仍处于起步阶段,为此建议:

完善政策体系,推进产业集聚,激活发展“动力源”。突出政策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合理引导科技资源和要素向科技服务业有效流动,把科技服务业领域的重大、重点项目优先列入科技计划,推动全市形成专业化、网络化、品牌化科技服务体系。

构筑平台载体,推进产业提质,做强发展“火车头”。大力扶持规范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检测认证、科技咨询等功能化平台,开展专业服务业务;同步推动各县(区)、市各功能区围绕主导产业,规划科技资源相对集中区为主要承载区,建设彰显特色、错位发展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特色基地)。

强化人才引培,推进产业赋能,扩大发展“智囊团”。把加强产业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进一步完善引、育、用三个环节的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

健全体制机制,推进产业增效,优化发展“生态圈”。进一步下放政府职能,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科技服务市场环境。加强行业协会工作,加强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建立科技服务行业统计和指标评价系统,促进科技服务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加快创新平台建设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市人大代表,泗洪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廷健

科技创新平台具有技术转移、成果转化、技术研发、资源共享、企业孵化等功能,是集聚创新要素、推动企业创新、提升产业升级的重要载体,更是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的加速器。现就加快我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出以下建议:

提升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水平。市县联动,排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方面存在的“梗阻”,靠前指导提出解决方案,同步完善研发机构建设支持政策,并优化奖补资金拨付流程。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

加快重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定期开展科技成果“揭榜挂帅”等活动,开展常态化产学研用合作对接,建设一批高水平产业创新平台。支持“龙头”企业特别是拥有国家级研究(技术)中心企业在国内外建立研究分院,让研究成果为我市所用。依靠南北园区共建设立苏南研究院。

着力打造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全市综合性科技创新服务云平台,健全开放共享机制,提供“一站式”政策、技术、人才、投融资等服务。加强分类引导,扶持和规范技术专业、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等市场化功能型平台开展专业化科技服务,鼓励支持新型研发机构组建公共研发服务平台,推动企业或可研机构重大科研设施与大型仪器设备向社会用户开放,加快建设大型科研设施和大型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

重视企业科技人才的引进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广博集团董事长王利平

人才是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要素。加大企业科技人才引进培养力度,是提升宿迁制造业创新能力的关键,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建立以链引才的“图谱”。精准梳理产业和企业需求,利用大数据手段建立产业链人才资源库,广泛开展招才引智活动。要紧盯“双一流”建设高校,吸引一批适合我市人才需求的名校毕业生,放到合适的岗位培养锻炼。坚持以“高精尖缺”为导向,大力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转型、带动学科发展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打造政策聚才的“高地”。动态跟踪研究已出台政策的实际效用,及时调整完善相关激励政策。对于在重点行业、新兴产业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领军人才,包括工匠型人才,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精准对接服务。

释放本土育才的“红利”。谋篇布局,吸引外地高校入驻办学筹建新的宿迁本地理工科类应用型大学。宿迁学院作为本地唯一的应用型大学,要与当地产业特色紧密结合来设置专业,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对口人才。职业院校应当设定专业产业匹配度、毕业生本地就业率、校企融合培养等考核激励目标,引导人才向制造业聚拢。

此外,建立一套以人才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和以能力业绩为导向的科学评价长效机制,真正做到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

支持重点产业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

省人大代表、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工程师蔡瑞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是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建设“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示范区的“压舱石”。为提升宿迁重点产业链的创新能力,结合化纤产业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强“链主”带动创新。在加快引育“链主”企业的同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作用,带动产业链协同创新。鼓励支持其参与研究制定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政策和标准,牵头或参与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推动“链主”企业发起建立产业链联盟,实现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

补“链条”协同创新。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发力,针对产业链上下游引进国际国内创新型企业;同时积极研究谋划实施“纺、织、染、印”的完整产业链体系,有效推动产业结构上游下游联合创新。

借“外脑”合作创新。在促进产学研合作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通过搭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分院分所、引进骨干人才等方式将外地创新资源“为我所用”。稳步推进本土院校资源和重点产业链相关专业学科的提档升级,搭建本土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加快本土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和培育,更好服务于产业链的创新。

重“激励”保护创新。加强典型示范引领,加强舆论引导,提升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保护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保障企业经济利益。

健全科技型企业的引培机制

市人大代表,聚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玉飞

在创新过程中,企业既是创新研发投入的主体,又是创新项目组织的主体,同时也是创新成果转化的主体。建议以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加快引进和培育更多的科技型企业,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水平,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

完善科技型企业的招引机制。突出分类指导、梯队发展、层级提升,制定专门考核办法,引导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科技型企业培育“双倍增”计划,招引一批投资体量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创新龙头企业,通过大企业大项目引进来带动中小企业引进,通过龙头企业龙头项目引进来带动配套企业配套项目引进,同时引导企业生产车间和研发机构同步建设、同步使用。

完善科技型企业的培育机制。整合平台、载体、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创新要素,采取多元化的支持手段,建立从初创期、成长期到发展壮大期的企业全程跟踪服务机制和梯次成长培育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完善科技型企业的服务机制。按照“高端化、集约化、专业化、特色化”标准,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等载体,合理配套生活等基础设施,构筑“生产+生活+生态”的综合型创新创业载体,形成覆盖企业“创意期—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完善科技型企业的发展机制。借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经验做法,加大支持和引导,快速做强做大宿迁市光电产业园。

借力数字经济东风加快企业“智改数转”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财经工委主任熊建文

在“智改数转”这一新赛道上,不仅需要宏观上的规划和认识,更需要注重微观层面的支撑和落实。面对众多现有企业,如何以“智改数转”为抓手,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能力,是一道沉甸甸的“必答题”。现提出如下建议:

针对不同体量、不同行业的企业对“智改数转”的实际需求,成立专班,制定相关导则,明确各行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和发展模式,精准诊断“数字画像”,滚动建立“智改数转”项目培育库,强化督查考核,分类、分阶段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分行业分领域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智能车间(工厂)、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加快形成“一行业一标杆”目标,以点带链推动面上企业“智改数转”。

京东云华东数据中心全面建成后,将成为华东地区巨大的数据中心,在相应政策的支持下,完全可以策应国家战略,将长三角数据存储、算力需求逐步吸引至我市,打造出“南数北算”的宿迁模式。

以股份及期权形式攻克“智改数转”过程中的资金、技术等“痛点”“堵点”问题。

打造中国酿酒产业的创新高地

市人大代表,洋河股份技术中心副总经理陈诚

近年来,各大白酒产区竞争日趋激烈,作为中国白酒之都,我市酿酒产业迫切需要走出创新引领发展的新路,加快宿迁产区打造成为中国酿酒产业创新高地。现提出如下建议:

准确把握酿酒产业创新方向。聚焦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由政府相关部门采取“揭榜挂帅”方式组织我市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加强原料标准体系和产品适酿性研究、传统工艺品质提升研究、加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技术研究和智能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培育更多优质的酿酒创新主体。既要支持洋河、双沟等龙头企业组建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也要鼓励乾隆江南、观云等中小酒企成立产业研究院等形式多样的研发机构,并注重引进江南大学等相关高校的高层次领军人才参与我市酿酒创新活动。

此外,抢抓江苏省将酿造(酒)产业链纳入优势产业链培育范围的机遇,积极争取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的指导支持,以洋河股份为核心,广泛联合省内酒企、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等酿造研发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资源,用3到5年时间,在我国酿造领域建立一个具有研究开发高技术、培养高级技术与管理人才、传播辐射最新行业信息功能的创新中心,为酿酒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

重视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

泗阳县人大代表,江苏海明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天志

知识产权是科技型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为进一步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提出如下建议:

更加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建设中国(宿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等公共载体,在现有机构人员基础上充实力量,同时各县(区)、功能区也要强化宿迁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分中心和工作站建设,并鼓励国内外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来宿创新创业。

更加注重司法行政保护。加强各部门联动协作配合,法院提高审判效能,进一步破解赔偿少、举证难、周期长、同案不同判等难题;公安机关加大对各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检察机关建立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四检合一”机制等。

更加注重社会多元共治。高标准建设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鼓励行业协会商会成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建设知识产权志愿者队伍。

更加注重社会信用惩戒。充分利用我市是全国首批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体制机制比较完善的优势,加强知识产权领域信用体系建设。

市人大代表,泗阳县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四级调研员陈小勇:

刚才,听了曹玉飞代表关于发展科技型企业的发言,我在实际工作中也有切身感受。发展科技型企业,我认为主要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现有企业怎么办,二是科技型企业如何招引。现针对性提出以下建议:

加大科技招商推进力度。引导建立各部门联动的科技招商服务体系,锚定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加强对科技型企业、成熟创新团队及先进技术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重点吸引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能够促进我市重点产业链发展的优质科技型企业。

加快主体培育体系建设。加强对高端纺织、绿色家居等产业的科技赋能,把“科技型企业扩量提质”作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以点带面推动科技工作全面开展。同时,通过深挖企业创新需求,搭建校企合作桥梁,不断实现技术、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向主导产业集聚。

加强载体平台优化升级。全面优化新一轮科技创新布局,聚焦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加快建设以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推动产业和科技深度融合。

市人大代表、江苏奕农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王俊峰:

刚才,王廷健代表、时利民代表分别提出要加强企业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服务业发展,我认为这些对一个地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起着很重要的支撑作用。

为提升企业研发水平,江苏奕农生物股份有限公司正在申办创建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是省级博士后工作平台,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协同创新,构建企业自主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搭建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之间顺畅的人才、智力成果流动渠道。

在此也建议政府加大对引进博士后人才支持力度,优化升级企业引才支持政策,在设站资助、引才项目资助、生活补贴、安居补贴、购房资格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鼓励博士后出站来(留)宿创新创业,享受相关政策扶持,优先支持博士后人才申报各类重点人才工程。

市洋河新区洋河镇人大代表,洋河镇党委委员、经济发展局局长徐海涛:

刚才听了陈诚代表的发言,非常认同。白酒品质是白酒企业的市场生命力,而技术创新正是白酒市场细分的支撑和基础。

前期,市洋河新区围绕白酒规范发展和技术创新推出了中小酒企提升改造和转型升级培育计划,同时启动国家白酒中心洋河分检测分中心建设,与陈诚代表提出的“组建江苏省酿造制造业创新中心”的这个建议,目标也是一致的。

在众多创新主体不断呈现的情况下,我们有必要整合各方面创新资源,形成宿迁的白酒产业创新合力。在此,建议尽快组建以洋河股份为主导的白酒技术创新联盟,立足于酒企生产和发展的共同需求,通过开放式产业技术创新合作,组织模式与机制创新,运用市场机制聚集各类创新要素,实现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深度结合,共同突破产业发展技术瓶颈,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商业化和规模化的快速应用,加快白酒行业技术升级。此外,建议借鉴泸州老窖等产区做法,在技术把关、成品检测的基础上,引导龙头酒企将低端微利产品委托中小酒企代加工,构建分工合理、有序竞争的产区生态,助推第二梯队酒企培育壮大。

做强企业研发机构夯实自主创新基础

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主任梁建军:

企业研发机构是企业集聚创新资源的载体,为企业提供着最直接、最有效的全过程技术支撑。目前,以创新券形式支持企业研发设备购置的普惠性政策,主要支持省级研发机构,相当多的中小企业无法享受该政策。为此建议:

将原来的定期组织申报,改变为企业自愿常年申请,并定期组织专家评审,最大化让企业研发机构申办能够及时落地见效,并在实施优胜劣汰、动态管理的基础上,及时完善研发机构高质量提升培育库,形成较为完善的分级培育机制。

深入挖掘南北结对帮扶政策,探索在苏州建立具备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产业联动等功能的跨区域“科创飞地”创新平台,同步引导有创新需求的“链主”企业在创新资源要素集聚、创新资源丰富、高校院所集中的地区投资,快速形成一批产业头部企业建设的标杆性研发机构。

大力实施“产业人才联企强链”行动,以“会”引才,强化服务,主动作为。同时针对单个企业人才需求,不定期地组织开展“小班化”的“走出去、请进来”的“一对一”专项对接活动;探索“周末工程师”等多种形式的柔性引才机制。

与加强现有政策宣传同步,修订完善科技政策,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持续落实以研发机构建设结果导向的激励政策,促进企业通过创新来提升自身发展的生命力。

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省人大代表,江苏易华人造草坪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娣:

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当前,中小企业面临的共性问题就是缺乏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此建议:

强化政策集成。把宣传好、落实好各级党委政府惠企惠民政策,作为当前大事要事抓好抓实抓细,深入开展“送政策上门”等活动,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力度,释放更多政策红利,为中小微企业稳预期提信心创造政策条件。

引导科技创新。研判不同行业企业发展实际和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针对性制定更多操作性强的政策,更好推动企业技术、产品、销售、管理等全面创新,以创新拓市场、提效率、增活力。

优化发展环境。在严抓细管的同时,能够对企业安全、环保、劳资等环节的管理要深入研究,给正在发展中的中小企业一些“区别对待”,从科技含量、纳税总额、安环标准等多方面评判给予支持。

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生态环境

市人大代表,江苏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员、行政经理朱文清:

民营企业是创新发展的主力军,也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重要载体。要想宿迁民营经济取得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在优化民营企业自主创新生态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营造优良的政策生态环境。更好发挥政府的统筹协调、组织引导作用,从政策制度设计到营商环境优化,突出财税、土地、金融、社保医疗、教育、住房等综合配套,强化政策制定精准性,增强政策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营造优良的平台生态环境。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引领,通过政府扶持引导,聚合上下游配套企业,链接研发、投入、产出环节,强化创新共享平台建设,有针对性地培育产业链条新载体。优化升级创业孵化、创新创业辅导、第三方检测认证、信息服务等创新服务体系。

营造优良的金融生态环境。深化政银企对接,以苏科贷等为重点,完善科技金融信贷服务,推进传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建立支持科技型民营企业的信贷产品体系。构建续贷沟通工作机制,完善增信担保体系。

营造优良的人才生态环境。完善人才流动、使用、评价和利益分配制度,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高端人才、技能人才引育留用机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人才资源市场。支持民营企业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探索建立科技人员创业失败保险基金和创业保险险种,努力减轻研发人员创业失败的压力。

提升企业自主创新的综合能力

市人大代表,江苏吉福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葛亚:

企业自主创新投入取决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的自身意愿和实力;一个是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我市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必须首先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综合能力。为此,特提出如下建议:

强化财税支持。建立健全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普惠性政策,通过研发资助、专项资金、减免税、创新券等方式降低创新成本,推动基础研究财政投入持续增长。同步发挥政府产业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用,引导创投机构投早投小,带动社会资本聚集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上来。

强化主体培育。按照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科技创新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梯队式培育机制,每年择优遴选一批科技型企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从知识产权、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予以支持。

强化协同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通过自建或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对建成的平台给予后补助和科研奖补支持。

强化人才支撑。继续实施“千名领军人才集聚计划”“千名拔尖人才培养工程”“青年人才培养集聚工程”,持续放大重大人才工程的培育集聚效益。

重视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沭阳县人大代表,江苏必杰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庞以芹:

企业新产品开发周期性长、风险大,而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差,由此带来创新的顾虑加大,不愿创新、不敢创新。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强化政策支持。把发展科技型小微企业作为当前发展的重点,实施初创期的创业服务支持与创业资金政策支持的结合,促进民间资金、创业资金与科技成果、专利转化的成功对接,创办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

重视研发机构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对激励企业自主创新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多元化主体投资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支持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利用自身优势,完善“苗圃+孵化+加速”孵化服务链条,建设一批产业整合、金融协作、资源共享的创业孵化示范区。

加大金融服务支持。通过政府基金、贴息、担保等方式,加强政策性和商业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科技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引导银行和科技型小微企业之间建立起稳定的银企关系。

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将小微企业科技人才与重点企业的高层次人才政策区分开来,建立我市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库。

速新闻记者高云龙

陈少帅

编制

王成莉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qfhqj/430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